第115章 晓以利害(3 / 4)

加入书签

豪虽然知道项人尔是朝廷的人,但二人毕竟有同门之谊,应当不会轻言相欺。而且洛人豪从白震山处听闻此人行为做派后,与项人尔之间更是亲如兄弟,已无嫌隙。

此刻听项人尔说话,虽不尽信,入得心中的也有七七八八。

于是洛人豪示意手下众人停止笑声,对毛轩正色道:“先生,我天道军上上下下并非不愿过安生日子,而是过不了安生日子才无奈落草。之所以过不了安生日子,也不止是由于无量军劫掠所致,朝廷也……”

顿了一顿,洛人豪还是说了出来:“你是镇南城的官儿,不会不知道那平南王朱昊祖假借剿匪,实际用以扩军一事吧!数年来,西南丁壮劳力都被拉去充军,军饷不足又要增加税赋,如此一来,家中无人耕田,却要交比往常更重的赋税,如何活的下去?而且,我说句不中听的话,平南王那厮也忒不中用,各种鸟人都招到军队,倒让军队成了强盗窝窝,抢掠比无量军还厉害。说真的,我倒是没有反朝廷的大逆不道之心,可惜,西南官员我却一个都信不过。平南王我信不过,你,就算我信得过,可我也知道,你级别不够,说了不算。你让我如何能放心招安?”

毛轩见洛人豪的态度缓和不少,不再咄咄逼人,似有试探之心。

他当即抓住机会,答道:“将军,此次我来军中招安,是奉御史大人之命。御史受圣上指派,巡查西南事物,可上达天听,将西南所见所闻告知圣上。将军招安之后,有话尽可直言,若西南官员有不轨举动,定会一举纠察,绝不姑息。至于天道军的弟兄,朝廷自会妥善安置,发给钱粮,恢复田宅,不再流离颠沛,人人安居乐业。此外,大军一到,立即绞杀无量军祸乱,还大家一个和平安宁的西南。”

毛轩说罢,眼睛看向四周,只听得帐中众人皆小声议论,似乎对自己描绘的前景有所动心。

洛人豪却是清醒的,他开口道:“朝廷之中官官相护,平南王又是皇帝的亲叔叔,区区御史之言可信吗?”

“可信,”这一次,毛轩回答的毫不犹豫:“若于文正于大人都不可信,那朝廷上下便无人可信了。我官职虽不算大,但也愿为天道军作保,招安之后,与各位共同进退,生死与共。”

说到此处,毛轩觉得洛人豪已有招安之意,但仍旧犹豫不决,便将招安后的种种安排,各个条件都一举说出,希望能趁热打铁,坚定洛人豪的信心。

洛人豪没有认真听毛轩后面的话,“于文正”三个字却呲溜一声钻进了他的耳朵里。只因此人名气太大,真正做到了举国皆知。

朝廷中最出名的官员只有两个:一个是权势滔天的严蕃,另一个便是于文正。

严蕃出名不难理解,此人受皇帝宠幸,一手遮天,政令文书无不出于其手,满朝文武大都是其爪牙,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这样一个权臣,往往是说一不二的,可偏偏有一个人,敢和他对着干,那便是于文正。

于文正少年入仕,历经两朝,几经宦海浮沉,却初心不改,直言不讳,刚正不阿,是一个连严蕃都要忌惮三分的人物。

正因如此,此人颇有名望,庙堂江湖无人没有听说过此人的故事。

洛人豪当初上山落草,只是因为杀人避祸,没成想人越聚越多,竟逐渐成势。但他心中清楚,若一味与朝廷对抗,等待他和弟兄们的道路只有灭亡一途。

所以,招安对于他而言,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可是,他又信不过西南的官员,朱昊祖身为西南守将,世袭平南王爵位,却招揽倭寇入军,并放任无量军以养寇自重,置西南百姓于水火之中,更甚者,居然有杀良冒功之举。

西南有大将如此,治下官员必然蛇鼠一窝,好不到哪里去。

这些年,洛人豪率领天道军驰骋西南,多次与朱昊祖的官军交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