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暗流涌动(2 / 3)
>“对,锦衣项人尔。”刘晋元道:“我刚来时,私下见过他。”
“戚弘毅送给你我那么多金珠宝货,哪里来的?”严仕龙沉思片刻,计上心来,道:“军中监军举报主将贪污缴获物资,瞒报朝廷,倒会十分有趣。”
“可据我所知,戚弘毅似乎对财宝并无兴趣。他私藏的宝货都送给你我了,自己却并无藏私。”刘晋元解释一番,又补充道:“虽有人证,但是查起物证来,怕是可能牵连到咱们头上。”
刘晋元的担心不无道理,严家势力虽大,却并非一手遮天,朝中还是有不少人向着那于文正的。
何况,戚弘毅刚建大功,颇具名望,要搞倒他,还需慎重,避免引火烧身。
可这难不倒严仕龙。
他轻描淡写道:“你写封密信于项人尔,舍些财宝,叫他放在戚弘毅居所,再去暗查,里应外合,人赃并获,看他有何话说!”
妙计!
毒计!
若此计成,戚弘毅必将自身难保,抗倭大计也将半途而废。
阴谋既定,刘晋元立刻暗中联络项人尔,要他协助自己完成阴谋。
可惜,如此毒计却错算了一环。
新皇登基已有十年,多不理朝政,大小事务由严蕃处理,借此机会,严蕃慢慢将直接听命皇帝的锦衣和黑衣掌握在手中,成为严家掌控朝堂以及江湖的两条忠犬。
严仕龙借锦衣之力构陷官员,本是常有之事。
可这一次,他却错估了项人尔。
接到锦衣密信,项人尔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项人尔是军营中唯一知道戚弘毅为何贪墨物资的人,可要他告发戚弘毅,却是何等的笑话。
戚弘毅亲练新军,斩敌当先,驱逐倭寇,保境安民,使倭寇闻风丧胆,东南玉宇澄清,百姓安居乐业,乃真将军也。
如此一人,却被朝堂污浊之风逼得要靠贪污送礼来换取作战时不受羁绊,已然是莫大的悲哀。
如今倭寇将尽,兔死狗烹,又被反攻倒算,反被诬以贪墨之罪,天理何在,人心怎容?
此事,他项人尔做不来,也决不能做。
可身为锦衣,便不能问是非对错。
不听锦衣令行事,形同背逆,不仅他自己,就连李诗诗都可能遭遇不测。
项人尔思来想去,彻夜无眠。
李诗诗因见他魂不守舍,出于关心,问他心中何事厌烦?
项人尔见李诗诗问他,突然下定决心,问道:“小诗,而今倭寇已平,大仇得报。我欲解甲归田,隐居山林,不知你意下如何?”
李诗诗听后,居然十分欣喜。
她直言道:“战场刀剑无眼,你每每出征,我都担惊受怕,坐卧不宁。说实话,你能解甲归田,正是我心中所望。离开洛城时,我将家资变卖,颇有盈余,可选一繁华都市置一产业,你做你的生意,我开我的书塾,如此厮守一生,永不分离。”
项人尔却摇了摇头,对李诗诗道:“小诗,我不愿去繁华都市,只想寻一人迹罕至之地,耕耘纺织,自给自足。若是这样,你还愿意跟我走吗?”
项人尔深知李诗诗乃豪门之女,若真如此,怕是要受太多的委屈;可若非如此,如何逃避锦衣的追杀呢?
不曾想李诗诗想都没想,直言道:“人尔,有你相伴,此生无悔。在洛城时我便说过,无论你去向何方,我都要跟着你。”
项人尔感动至极,一把将李诗诗抱入怀中。
数日之后,项人尔将军中铠甲封存,未与任何人告别,与李诗诗私奔出走,离开了宁海卫军营。
至此,二人杳无音讯,不知去向。
军中常有议论,说项人尔贪图享乐,娶了美娇妻,便舍了生死弟兄,做了逃兵。
只有戚弘毅不相信这些流言蜚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