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许个愿吧(1 / 3)
包厢可以看到楼下的大舞台,一群人穿的红红绿绿在滑稽表演节目。
石玲玲被刚才那出诙谐幽默的表演逗得前仰后合,许久才止住笑声,眼角的泪花都笑了出来:“哈哈哈……方才那段戏,是叫什么名目?真真有意思,比宫……比家里看的那些陈词滥调有趣多了。”
张经纬见她开怀,自己也十分得意,介绍道:“这叫‘小品’,是我专门从民间搜罗来的一批有才之士组成的团队,精心编排的。他们如今在外面可是大红人,演一场能赚几十贯钱。不过在我这儿,我分文不取他们的,还每个月固定给他们一百贯钱养着,让他们安心创作,给百姓、也给来高阳的客商们添点乐子。”
石玲玲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张大人为了丰富民间娱乐,真是大手笔。”
张经纬却收敛了笑容,语气变得有些深沉:“你们久居京城,锦衣玉食,未必知道北境百姓的苦处。尤其是一到冬天,天寒地冻,万物萧条,百姓生活更是艰难。但凡有一技之长,能给人带来点欢笑、带来点希望的,我都愿意帮一把,给条活路,也给这苦寒之地添点暖意和生气。”
石玲玲看着他认真的侧脸,轻声道:“看起来……你也不像朝中那些奏章里弹劾的贪官污吏。”
张经纬嗤笑一声,带着几分自嘲与不羁:“贪?若‘贪’的是让治下百姓都能吃饱穿暖,‘贪’的是让这高阳城变得更好,‘贪’的是对得起头顶的乌纱和身上的官袍,那这‘贪名’,我张经纬背了又何妨?我不为博取清名,只求问心无愧,对得起这方水土和百姓的期望。”
石玲玲若有所思:“我一路行来,所见所闻,高阳百姓对你的评价,确实很不错。”
“评价好,我反而心里不踏实。”张经纬叹了口气,目光望向窗外隐约的灯火,“我更想听到些抱怨,甚至骂声。有时候我走在街上,就盼着能有个老汉跳出来指着我的鼻子骂:‘狗官!我家里的余粮多得都快生虫了,用不着你整天琢磨着怎么让我们过得更好,该干嘛干嘛去!’。唉……可惜啊。”他收回目光,语气变得坚定,“高阳县五万多口人,谁家富足,谁家艰难,我心里有一本明账。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有朝一日,能看到这高阳城街上的娃娃们,个个都吃得白白净净,养得胖胖呼呼,脸上红扑扑的,见人就笑,那才叫真的好了。”
石玲玲被他话语中描绘的景象所触动,由衷赞道:“张大人,你是真的……很有抱负。”
“抱负是有,包袱也不小。”张经纬揉了揉眉心,“现在每个人见到我,都习惯性地陪着笑脸,说着奉承话,好不真实。有时候,真想撕下这层伪装。”
旁边正啃着点心的钱明插嘴道:“少爷,瞧您说的,看见您就哭也不是好事儿啊!那不成丧门星了?”
张经纬没好气地瞪他一眼:“吃都堵不住你的嘴!一边去!”
石玲玲被这主仆二人的互动逗笑,随即想起一事,试探着问道:“我听说……张大人年前曾遭遇大难,险些……”
张经纬神色一黯,随即挥挥手,故作轻松:“是啊,年少无知,钻了牛角尖,选择了最愚蠢的路……罢了,都是过去的事了,不提也罢。”
石玲玲适时转移话题,带着一丝感慨:“我还听说,张大人的父亲是曾经的翰林院张学士?说起来,我的亡夫……当年在东宫时,还曾受过张学士的讲学呢。”
张经纬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笑道:“哦?竟还有这般渊源?看来你我今日相遇,也算是有缘。既然如此,你我之间便不要过多拘谨了,当开怀畅饮才是!”
石玲玲却摇了摇头,脸上飞起一抹红霞:“实在不能多喝了,再喝就该失态了。而且,眼看时辰不早,马上就要宵禁了。”
张经纬却神秘一笑,压低声音道:“无妨!今日特殊,全城解禁!其实,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