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齐辉的见闻,龙汉的变化(1 / 4)

加入书签

这个价格比之户城,没有便宜太多。

也就是便宜了三分之一。

很多人以为大城市吃喝都贵。

其实是人工贵,地皮贵,原料并不贵,因为交通方便。

像米面这些基础生活物资,因为有兜底保障和补贴,价格并不高。

从麦国和东南桠洲每天都能运来大量的稻米。

就像多收了三五斗一样,大城市的人不缺少米面。

前提是不能阻断交通,不能停止工业生产。

龙汉的土地其实很多,但粮食商品化很低。

原因很简单,生产效率太低。

一个人生产的粮食只够几个人吃。

比如麦国人就是几个人生产几千人吃的粮食,商品化很高。

所以工业化才是龙汉人吃充裕的唯一之路。

靠工业生产出来大量产品,交换别的地区多余的商品粮食。

再将人口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推动农业的规模化,进而实现商品粮的增产。

一亩两亩地,不可能赚钱。

至少要上百亩以上,才能达到正常工人的收入。

而且还很辛苦。

需要千亩以上,才能比较富裕。

即便如此,麦国人大部分人也不去当农场主。

一来麦国人的土地也是有主的,二来农场主的风险也不小,农产品价格不稳定,依赖国际市场。

三来收益也要依靠补贴。

光靠自己卖,农产品总是卖不出价格来。

毕竟龙汉还是人太多了,物资运输的成本又高。

这就导致了农产品难以成为商品,在本地就消耗殆尽了,很难运送到大城市销售。

于是农民也赚不到钱。

齐辉想到这里,不由想起另外一个时空的农民来。

农民有三苦,生苦活苦病苦。

他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

他又走在镇上。

他发现一些工业品的价格还是相对高啊。

比如一部收音机,在这里要花费半年的收入才能买得起。

至于黑白电视,那更是绝对稀罕玩意。

在户城已经很多人家有的黑白电视,这里只有一家商场里有。

而且能看的台也很少,只有信号最强的几个台。

这还是因为小镇处于交通要道上,如果是偏僻山区,以这个年代来说,压根不可能有任何信号。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电视信号,完全是来自于地方广播高塔,向四下播放无线电信号。

如今是没有卫星信号这个说法的。

只是这里相对接近户城,才会有信号。

随后,齐辉又四处看了看。

他发现,这处小镇上还有一间小小的诊所,一所中学,一所小学。

这已经初步实现了他想要的规划。

对于40年代的龙汉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可以说,交通发达的地方,真是迅速改善很多。

它们可以迅速靠着交通优势,承接来自大城市的产业溢出,还有海外来的分散订单。

如此一来,就能快速赚到钱,也就是得到物资的输入,靠丰富的劳动力,获取到海外运送来的大量物资,进而快速改善生活。

就像那些找到工作的学生一样,立刻就从窘迫的生活中,改善过来。

这就是现代工业化的厉害。

只要有工作,有工资收入,就能享受到工业化的物资分配。

工业化就是严重过剩,从粮食到住房,都是如此。

只有不能工业化的医院、养老、教育,才会持续昂贵。

因为那都需要大量高级技术人才的投入,而这些都是难以工业化的。

只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