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粮食问题,龙汉的解决(2 / 4)
p>而这一点,嘤国人也同时发现了。
同时他们还发现了汉斯人的弱点。
他们立刻开始通过潜艇,还有海面舰艇的方式,向骆驼海峡进行增援。
同时,他们又派遣了大量陆地飞机进行护航。
双方再一次发生一系列空中冲突。
汉斯人持续地轰炸骆驼海峡,这导致汉斯人的消耗很大。
而嘤国人虽然同样消耗很大,甚至更多,然而嘤国人的消耗由麦国人补充。
汉斯人的消耗却没有其他势力来补充。
经过十几次攻击之后,汉斯人几次打骆驼海峡都没有打下来。
这让汉斯人感到非常难受。
同时,齐辉也意识到,果然战场是冷酷的。
如果不派遣自己的皲队上前,或者直接让战魂勇士带队进攻,只靠汉斯人,是很难挽回局面的。
仅仅只是进行一些策略上的调整,并不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毕竟战争容不得任何侥幸。
战争就是比拼潜力,就是比拼硬实力。
虽然说现在汉斯人及时转入战略防御,进而节省了大量的战斗资源消耗,但是与此同时,这也给了麦国人,嘤国人还有毛熊人更多的时间进行军工生产,经济发育。
这让对手可以快速补充皲队,重新调整军备。
可以说猫熊人的皲队,正在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毛熊人的工厂,也得到麦国人的大量资源支持,军需物资正在大量的生产。
而像麦国人一次性就给了毛熊大量的粮食,还有相应的布匹棉花,各种化工产品。
甚至包括航空汽油等等昂贵物资。
而这一些都是汉斯人所没法比拟的。
汉斯人唯一能做的,就是统合大半个殴洲的资源。
然后通过当地占领区进行搜刮。
但是这种搜刮是低效的。
为什么是低效的呢?
因为这种收割无法提升,只能一次性的榨取资源。
当地占领区百姓的劳动积极性,也无法提升。
财富直接以强行税收的形式给征收走了。
当汉斯人把这些物资给强行征收走,结果就是大家都开始摆烂,开始降低自己的生产效率。
所以看似汉斯人成功占领了大半个殴洲,以大半个殴洲进攻毛熊,结果却没有实现“以战养战”的策略。
毛熊所对抗的力量,也不是整个殴洲,很快就只剩下汉斯人自己。
为什么以战养战,老是失败呢?
原因还是在于侵略不得人心。
因为想要进攻毛熊,这是一个长期消耗的过程。
你必须坚持下去。
只靠一年两年的进攻,是不行的。
而一两年内,汉斯人对当地的占领,只能靠掠夺式的摧毁,得到一部分资源,不能持续的收获资源。
这对汉斯人的经济是一次性的收获。
然而想在事后再维持这个经济收入,就很难了。
这种战略会引来当地人的反抗。
破坏总是比建设容易的多。
一旦当地人反抗起来,那么以战养战,就意味着彻底失败。
你可以采取杀戮的形式,镇压当地人。
但是你杀光了这些人,他们的生产力已经没了。
那时候,想搜刮工农业产品,也搜刮不到了。
所以说鬼子那种以战养战的形式,一样会失败。
而鬼子就非常狡诈,他们选择的方式就是步步深入。
鬼子分成三步走。
一边是主力围剿,一边是后方弄出治安区和非治安区。
治安区就是已经巩固好,能够有着资源产出的地方。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