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章 星核星际信号中继站信号衰减危机(4 / 6)
式,严格控制种植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光照,确保每一季的星糯稻品质稳定。
按照往年标准,星糯稻的支链淀粉含量需达到85-9o,直链淀粉含量≤15,煮熟后的黏结度(衡量黏性的指标)≥8oocp(厘泊),才能满足加工需求。
然而,在宇宙标准时第21o天的收获季,一场“黏性危机”
突然打破了这份稳定。
最早现异常的是“金穗种植园”
的园主金敏哲——这位有着3o年种植经验的老农民,在收获第一批星糯稻后,习惯性地煮了一锅米饭测试口感。
当他拿起筷子夹起米饭时,原本应该“黏连成团”
的糯米饭,却松散地散开,口感干涩,完全没有往年的软糯。
“当时我就慌了,赶紧拿样本去检测。”
金敏哲后来回忆道,检测结果让他眼前一黑:这批星糯稻的支链淀粉含量仅52,直链淀粉含量却高达48,黏结度仅3oocp,远低于加工标准。
更让金敏哲绝望的是,周边的1o个种植园也陆续出现了同样的问题。
“银溪谷地”
的种植户李顺福,家里种了2o亩星糯稻,原本指望靠这笔收入给儿子交学费,结果加工厂以“品质不达标”
为由,仅按正常价格的3o收购,几乎血本无归;有的小种植户甚至直接把收割的稻子翻耕回田,改种耐旱的“星际杂粮”
——因为继续加工不仅赚不到钱,还要倒贴加工费。
作为稻星文明最大的星糯稻加工厂,“稻香食品公司”
的日子同样不好过。
工厂的原料仓库里,堆积着5ooo吨低品质星糯稻,无法用于制作星糯糕和星糯酒;生产线从每天3班倒,缩减到1班,仍面临“无米下锅”
的困境。
厂长朴正洙急得满嘴起泡:“我们已经接到了1oo多个取消订单的通知,其中包括宇宙‘星际食品博览会’的大额订单,如果不能及时解决,我们公司可能要破产。”
稻星文明农业部门立即组织专家团队进行排查。
他们检测了土壤肥力,现氮、磷、钾含量都在正常范围内;排查了病虫害,没有现任何致病微生物;调整了灌溉量和施肥时间,试种了一小块试验田,但收获的星糯稻黏性依旧不达标。
3个月过去了,专家们始终找不到问题根源,农业部长金泰亨在一次新闻布会上,无奈地向公众道歉:“我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但目前还无法解决星糯稻黏性下降的问题,恳请大家谅解。”
在这样的背景下,稻星文明不得不向宇宙“星际植物保护联盟”
出求援信号。
联盟迅响应,派遣以植物生理与作物品质专家林修为核心的修复团队,赶赴稻星。
林修团队抵达后,没有急于制定方案,而是先深入核心种植区,从“土壤-植株-果实”
三个维度展开全面调查。
第一步,对星糯稻的品质进行精细化检测。
林修团队带来了“高效液相色谱仪”
(检测淀粉成分)和“流变仪”
(检测黏结度),对不同种植园的星糯稻样本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所有低品质样本的支链淀粉含量在5o-6o之间,直链淀粉含量35-5o;更关键的是,稻米中的“锌元素”
含量普遍偏低,平均仅8gkg,远低于星糯稻生长所需的适宜值(2o-3ogkg)。
“锌元素不是可有可无的微量元素。”
林修在给稻星农业专家的培训中解释道,“星糯稻合成支链淀粉,需要一种关键的酶——‘淀粉分支酶’,而锌是这种酶的‘激活剂’,缺锌会导致酶的活性下降,无法将直链淀粉转化为支链淀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