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成果归属权?朱炳坤:我分你一个点!(4 / 5)

加入书签

浩。

    即便心理上觉得不可能,但他还是选择了信任和支持,没有说一句否定的话。

    朱炳坤就不一样了。

    朱炳坤相信张明浩不是开玩笑,但对他的研究就不相信了。

    锡烯薄层的稳定生长,牵扯到大规模制造的技术,根本不是实验室能研究出来的。

    看看数据、动动笔、做做计算,就能知道该怎么让锡原子稳定的在衬底上生长,还恰好构成单原子薄层结构?

    “这种情况,你要提前和实验室签一份协议。”

    “我找行政处,他们能代表学校,一起说一下,后续就没有纠纷了。”

    朱炳坤不在意的说完,随后思索着继续道,“这样的协议谈一下也有用,以后再有类似的情况也可以参照。”

    他觉得想法很不错,马上就把行政主任王贵元找了过来。

    王贵元听着很新奇,他专业性的做了解释,“博士生做的研究,涉及到了项目、实验,而且后续还要验证对吧?”

    “这也涉及到经费使用,至于成果归属,一般也是按研究贡献来分配的。”

    “研究具体什么情况,你说说。”

    张明浩说了下研究以及实验验证需求。

    实验验证需要一整套全新的实验,包括衬底制造,包括监测锡烯生长情况并随时做调整,也包括后续的检测,等等。

    等他说完以后,几人一起商议一下,又问了其他相关人员的意见,就把协议敲定下来。

    张明浩是主要研究人员,他只是个博士生,但研究依托实验室和项目,个人占据成果归属的60%。

    学校和实验室一起占据30%。

    剩余的部分就是自愿参与实验验证的人员自行分配了。

    实验验证过程很不容易,因为要制造新的衬底,而且可能不止一个,还要随时监测锡烯的生长情况,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

    薛坤、朱炳坤自愿参与,另一个就是方慧敏,她是检测人员,也是必须用到的。

    薛坤、朱炳坤、方慧敏,都在协议上签了名字。

    陈帅默默的站在一边,像是个怨妇一样嘟囔一句,“为什么总是把我排除在外?”

    “你能做什么?”朱炳坤直白的反问。

    陈帅顿时无言以对,谁让他不是实验人员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