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干的不错(3 / 14)
“看来您对我们厂的了解远超我对二汽的了解啊”
李学武笑着说了一句,随后仔细看了对方一眼,问道:“现在二厂……?”
卫星牌微型出租车在李学武看来,外形很新颖,有点像后世的QQ,甚至都有敞篷版本的。
只是受当时技术所限,内部动力结构没有做扎实,在没有经过路试检验的情况下就完成了交付,只能说当年太疯狂了。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嘛。
大干快上,59年试制,60年就干上马项目,还直接完成了交付,你就说当时的政策有多盲目吧。
轧钢厂的汽车项目也是一样的大胆,颇有种前些年的疯狂劲。
去年五月份定计划,十一月见现车,明年五月就要投产,不可谓不大胆。
但是跟二汽曾经的卫星微型车项目不同,轧钢厂的红星羚羊是在威利斯底盘的基础上进行的再设计。
关于威利斯的动力系统,轧钢厂早早地便吃透了,用于汽车整备项目。
至于其他关键零部件,轧钢厂根本不自己生产,全部执行采购,这也让造车成为了一种合作商品。
李学武不能站在后世的角度看待汽车领域的探索者,更不能轻视这些劳动先驱。
所以在古力同介绍了二汽的历史和发展过后,也问出了他的目的。
“前年七月份,我们厂接了一个任务”
古力同微微一顿,讲道:“是为了解决京城马车进城搞运输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他看了李学武一眼,见对方理解了他话的意思,又道:“同时满足日益繁重的货运需求,市里决定组织生产轻型载货汽车”。
“130?”
李学武听到这里反应了过来,挑眉问了一句,随后又了然地点了点头,道:“这倒是个好项目”。
至于刚刚古力同的停顿,他当然懂对方的意思。
这四九城他转遍了,说机关重地他没去过很正常,要说百姓民生,那他当然知道。
马车进城有什么问题呢?
其实就是环境问题,要知道,当初一穷二白地创建了新社会,京城的面貌直接代表了当时的先进和地位。
正因为国家巨大,有很多外国人好奇进入到内地来参观,甚至会拍摄影像。
不让拍,会被说小气,没有胆量面对现实。
&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