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背刺老李?(12 / 13)

加入书签

”周苗苗无奈地说道:“到现在算上彩礼钱,我们手里也只有两千块钱,65块钱一平的房子,真要了命了。”

    她和周坦从联合储蓄银行贷款买了120平米的住宅,光是房款就高达7800元,确实是一笔巨资了。

    不过两人都是干部,工资也高,每年还三五百的不成问题,也就六七年的事。

    这比后世可轻松多了,至少不用还30年呢。

    65块钱一平米,河畔新村的商品房确实贵,但也有贵的理由和价值。

    此时的建筑成本应该在40到45元之间,红星建筑公司使用了更多的工程机械,建筑材料部分自产,成本也在30元左右。

    也就是说,商品房每平米只赚了35元。

    不要说只,因为红星厂还得承担住房分配和福利政策呢,商品房就是一种调节。

    更不要说7800元的房款离谱,在没有公摊面积的情况下,120平米是什么概念?

    这算是京城数得着的豪宅了,城里也不多见这样的新小区、学区房了。

    到底是年轻,周苗苗和周坦的胆子也大,手里有两千块完全可以买一处40平米的住宅,足够小两口带两个孩子生活和居住了。

    但就像她说的那样,享受高品质的生活,房屋面积小了怎么能成。

    李学武买的那三套也是120平米的,全款花了他两万多块钱。

    值不值?这个真不好说。

    俱乐部大院他才花了5000块,那几处四合院也只才花了不到两万块,三套楼房就要两万多。

    这就像后世的别墅一两百万,城里的大平层三五百万一个概念,买房买地段,买政策啊。

    那个时候李学武能捡漏,现在可不好说了。

    像是这样光明正大买产权商品房的机会,也只能是红星厂的职工才有。

    学区、商业、医院、花园、水系、工作等等,能兼顾这么多条件的,河畔新村65一平米贵吗?

    还是看个人需要了,有钱的双职工、三职工甚至是、四职工家庭足够支撑。

    就算是没有钱的,用城里的住房进行置换,再从联合储蓄银行贷款,也能购置30平米到40平米的住房了。

    李学武去看过实体房,双职工带孩子,五口之家住40平米,空间很充足。

    这个年代就不要讲追求高品质了,真有钱买60平米的,生四个孩子也够住。

    这里所说的40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