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章 大开眼界(2 / 2)

加入书签

国朝廷出资开办,所以规模非常之大,上下医者足足有几百人,每天前来看病的人流量可高达千余人,光是看护的将士们都有一百人。

这等规模,可是让赵普惊叹不已。

要知道,他们照葫芦画瓢,在大汉都城下邳开建的医馆,医者也不过才四五十人,其中一大部分都是随军军医,打仗时候还要抽调走呢,和蜀国的医馆比起来,确实相形见绌太多了。

大家都是政治家,知道医疗设施的健全代表着什么,那就是人口的增长度,这也是蜀国特别是蜀郡这两年人口疯狂增长的一大原因。

这也才短短两年而已,若长期展十年二十年,蜀国的人口就能顶得上其他几国之和了!

怎能不可怕?

再然后,就是之前的学部侍郎王安石、和吏部尚书范仲淹一起开创在成都的学宫。

这是当年张富在去荆州之前,跟范仲淹、王安石等人提出的设想,想要开创学宫,让更多寒门人士可以来读书学习。

其实,在此之前,不管是春秋时期的最高学府稷下学宫;还是孔子创的私人讲学之风,其实都有一个局限性——针对富人,或者说读的起书的人。

除了少数有条件读书的人之外,许许多多寒门百姓还是读不起书。

所以,张富才想效仿唐朝时,建立的从中央到地方完备的封建学制体系,和他之前提出的科举制度相配合呼应。

学校培养人才供科举选拔,也是科举赖以展的基础。

不过,现在学宫还只是初级模样,还在不断的建设和完善,所以并没有跟前一个医馆一样,有一种门庭若市,热闹至极的感觉。

但即使如此,这种开创性的先河,也是让赵普看得目瞪口呆,甚至一向高冷的赵云都忍不住啧啧称赞。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如张富改良后的练兵校场;专程用来举办科举制度的考场、揭榜处;还有曾经布招贤令时候的招贤台等等一系列蜀国特有的东西!

于是乎,在张富的刻意带领下,让赵普、赵云二人彻底开了开眼,一天下来,每到一处,都会赞不绝口。

这也是张富的一些小心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