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o章 重臣密谋(2 / 2)
”
房玄龄看着眼前俊美的面孔,有些呆愣:“公瑾,这是什么意思?”
周瑜认真地说道:“房大人,给我两天时间,我们就能收到汉军的具体东西了,到时候,你就知道汉军究竟是要攻打丹阳郡,还是要来攻打我们九江郡了!
届时,我在考虑派遣多少人回援,不是更好吗?”
房玄龄沉思一会儿:“还是大将军想得周到啊,你说的不错,若真如你料想那般,汉军是奔着九江郡来的,你率军回去,反而正好着了汉军的道。
既然如此,那就等几天吧,稳妥一点。
反正丹阳郡,汉军一时半会也不可能打到建邺的。”
房玄龄此言说完,周瑜立刻拱手道:“多谢房大人理解!”
房乔也是连忙回礼:“大将军言重了,事关九江安危,我等确实要谨慎一些为好。”
可能有人不太懂这里周瑜为什么感谢房玄龄,因为在古代的政治制度上,你大将军官职确实比一州刺史大,而且统领全国兵马。
但是,你大将军再大,也大不过皇帝,皇帝下令让你率军回援,理论上,你就必须回去,此刻又不是什么紧急战时,可以来一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戏码。
而周瑜就属于接到孙策命令后,他却没有及时回去,反而想多等两天看看情况,再决定派多少兵力回去。
这种情况,说得好听点是稳妥起见,说得难听点,就是你周瑜在抗命不回,还算计皇帝,甚至放到有些皇帝身上,都可以给你安一个‘谋反’的罪名了!
这种事情,真要传到孙策耳朵里,或者建邺的几大家族文臣耳里,肯定少不了恶意诽谤或者看不惯周瑜之人的挑拨,事情闹大了,对谁都不好。
就比如,当年周瑜在孙策死时,带兵奔丧,可把孙权给吓得够呛。
以至于后世,有阴谋论者都在说,就是这一举动让孙权开始仇视周瑜,并且想方设法削弱周瑜的权利等等。
(笔者只是引用这一观点,并不代表笔者的观点。
)
而周瑜将自己的心里话都对房玄龄说了,若房玄龄回去就将此事大书特书,送给孙策,那周瑜就真的洗不清了。
要知道,在权利争斗面前,是没有朋友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