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o9章 分配工作(2 / 3)
:
第一是本地人不能在当地任职,这个古往今来应该都一样,就是怕官吏做大。
第二就是根据个人性格、能力、品性来安排相对应的官吏——这一个可能是最为重要的一点,
比如重要的大郡,就需要一个能力足够强的人赴任;若是边陲之郡,就需要安排一个性格刚强、有一定统率或者武力值的人去任命,毕竟经常可能生叛乱,需要太守带兵平叛呢,这在乱世里非常常见,许多名将都是这样做起来的!
综上所述,这个官职选择任命的还是比较花费精力的,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在朝廷忙活的期间,这些辛苦了许久、也基本上功成名就的学子们,是可以先行回到家中的,暂时休息一番,同时也算是荣归故里,回到家乡‘炫耀’一番嘛!
而且这两年比较有意思的是,蜀国各地官吏也不知道谁带得头,只要科举考上功名的(前三十名),回到故里都会有一番非常热烈的接待,而且还是当地的官吏主动负责接待,好像是自己辖区出来一个举子,当官的人脸上也有光!
一般都是当地县、乡等官吏参与最多,这些县令、乡长还会亲自出门十里迎接,然后一个劲地献殷勤——这倒不是他们真的多开心庆祝,只不过是利益使然啊。
因为蜀国的法律规定,只要是科举考试中能进入二甲的人,出去各地任职,最低也是一个县令,而且绝大多数人的都会到郡里任职。
也就是说,二甲举子回乡之后,‘身份地位’已经高于本地县令了,更别提小小的乡长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举子们的荣归故里,各地也变得越来越隆重,彷佛已经成为了县令们彰显自己政绩的一环了。
主要目的也很简单,就是想让这些已经一只脚迈入上层社会的举子们记住自己的恩情,以后别忘了提拔一二。
俗话说得好,中国人天生都懂‘人情世故’,特别是当官的人精们,太晓得怎么抓住机会了!
这些刚刚考上功名但是还没具体任职的‘年轻人’,就像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太清澈太好忽悠了,老油条们肯定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
这玩意最开始也不知道是哪个聪明蛋子想出来的‘场面仪式’加‘仕途博取’,然后一传十、十传百都传开了,各地也都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