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人才招聘(3 / 10)
历,有些时候,往往作者所写的一些东西,本来意思很简单。
偏偏被一些人弄得越发复杂起来。
奈何,不得不理解到那一步,否则还不能得分,难道真有深意?
必须请教一下!
好吧!
大开眼界了。
开篇三句话,讲了一个时辰。
元年春,王正月。
江师所言,前明一次会试的时候,出过这六个字的题目,让天下举子语论深意。
结果……能够有所得很少很少。
孔丘书录春秋之书,为何从鲁隐公元年开始,正是因为它的特殊,为何特殊。
先看看鲁隐公是谁!
做了什么事情!
结果是什么!
然后再来理解这六个字,似乎就简单一些了。
大周平王东迁,按理说便是春秋之始,而鲁隐公又是特殊的,他是一位甘心让位给弟弟的贤明君主。
更有鲁隐公是周公之后,若然大周平王能够开创中兴之业,一如成康之治,而鲁隐公又能够如当年周公一般,大周之盛指日可待。
是以!
孔丘孔子将春秋开篇定在鲁隐公元年!
这六个字也是整个春秋的要点核心之一!
其后,便是三月、五月的事情,诸侯便是开始纷争,礼乐便是开始崩坏,非孔丘所见。
那么,春秋岁月那么多事情,为何非要挑选三月的鲁国隐公和邾仪父见面?
为何会挑选郑国郑庄公郑伯克段于鄢,将自己的弟弟作乱平定?
那么这两件事又有什么深意?
又有什么预兆?
于今时的一些事情是否有印证之处?
……
……
秦钟懵了。
这算不算过度解读?
孔丘真有这样的想法?
孔子真有那样的思维和深意?
会不会当初孔子书录春秋的时候,就是随意从那些诸侯国随意挑选一些事情?
可……自己提出这个疑问之后,顾师、江师并未觉得不对,然而,就算孔丘没有那般的意思。
科举考到,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