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芍陂,李信捕鱼(1 / 2)

加入书签

秦王政二十年,二月。

芍陂(qUe、bei)。

此地位居寿春以南,居大别山北麓余脉。东、西、南三面较高,而北面地势低洼,向淮水倾斜。

此地也和孙叔敖有关。

他很热心于水利工程,借此安民。所以就修芍陂,用地势引淠水及涧水汇集成湖,以水门调控水量,兼具灌溉与防洪功能。

公孙劫位居芍亭。

春风吹来。

远处有诸多竹筏舟。

“扶苏,你可知芍陂是何人所修?”

“禀先生,是蒍(Wei)敖。”

“你可知他为何要修?”

公孙劫继续追问。

蒍敖就是孙叔敖。

他是芈姓蒍氏,名敖字孙叔。

扶苏眺望远处碧波,轻声道:“他于楚境下膏泽,兴水利。宣导川谷,陂障源泉,灌溉沃泽。收九泽之利,则殷润国家,家富人喜。”

“善。”

公孙劫颔首赞赏,指向北侧道:“昔日楚考烈王灭鲁迁都钜阳,又因合纵攻秦失败,便顺势迁至寿春。寿春就在芍陂以北,可灌良田万顷。凭借芍陂,便无需忧虑粮食。”

“劫君所言甚是。”

“见过大王。”

公孙劫抬手一笑。

秦王政抬手指向凉亭。

“先坐。”

“嗯。”

两人相对而坐。

扶苏恭敬在旁候着。

凉亭外则有赵高等人站着。

这回赵高之弟赵成也捞了些军功,他亲自驾驶战车,领河东郡冲锋。目前就留在寝丘,担任县尉。

“来,你要的炒菽。”

秦王政笑着将布袋递了过去,里面是用陶锅炒熟的黄豆。公孙劫在赵国时,就有这习惯。因为他经常要处理政务至深夜,也常肚子饿。公孙劫又不喜麻烦别人,就常备些菽豆肉干。

久而久之,就有了这习惯。

倒不是公孙劫多喜欢吃。

纯粹是这年头条件就这样……

要什么没什么。

“有劳政哥。”

“这的什么话?”秦王政面露微笑,淡然摆手道:“此次秦国是势如破竹,而你给秦军下的命令,更是助秦尽收楚民之心。沿途而过,楚人皆是喜迎王师。还有竖立的英烈碑,令秦卒奋勇向前。张苍所写的《民以食为天》也是甚好,字字珠玑、深入浅出,但凡识字的就都能读懂。”

“我只是做了些事而已。”

公孙劫笑着摇头。

这篇文章反复修改数十次。

把张苍都气的骂娘。

扬言就是最后一版!

如若再改,他就跳河里明志!

这篇文章洋洋洒洒千余字,主要讲述了寝丘老农槐的事迹。他家的良田被县吏低价买走,全家沦为庸耕者。他的儿子因徭役而累死,楚军溃败后,逃卒将他的儿媳侮辱至死!

最后就剩下女孙这根独苗。

秦军进驻寝丘后,不入民宅不扰百姓。并且为饥民分馒头,炖羊汤。经编户齐民后,秦国又分给他二十亩良田。

老农槐无比感激,想要请秦卒入宅休息,可秦卒宁可淋雨也不入宅。最后老农感动的涕泪横流,对秦王是歌功颂德。并且还检举了藏匿的楚国溃卒,因此得到公士爵位!

实际上就没槐这个人,就有点类似是佚名。这些事迹都是糅杂而成,并非是一个人的事。

但这些都不重要。

后续这篇文章会张贴至各处。

“信,拜见大王!”李信从竹筏跳了起来,鹿皮靴都被河水打湿,鱼篓里面则有两条鲜美的河鱼,“大王,这是信刚从河里打上来的鱼。”

“交给庖人处理。”

秦王政摆了摆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