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故技重施(5 / 7)

加入书签

;“日后你们治理一城的时候,我不可能一直盯着你们,只希望你们凭着良心能少盘剥点百姓就行。”

    曾经的经历告诉刘继隆,是人都会变,没有人会保持一个心态和状态一辈子。

    一个人孤苦伶仃的想法,和他家庭美满时的想法肯定不一样。

    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或者对于整个封建时代来说,老百姓过的好不好,全看现管的官员有没有良心。

    正如河西一样,吐蕃在河西执行的制度明明在时局安定后有所改善,百姓的日子相较曾经也过得好了许多。

    可随着地方的吐蕃贵族和官员们渐生贪婪,最终还是把河西百姓盘剥的不成样子,甚至压榨到户户为奴的程度。

    逻些城的那些贵族恐怕到现在都想不通,他们对河西的治理明明比之前已经宽松了很多,为什么河西还是会冒出像张议潮、张淮深、刘继隆这样的人来反抗他们。

    他们也想不到,他们派到河西的官员,到底用什么借口将河西盘剥的不成样子。

    官吏都有口,不同的是前者两张口,一张对上,一张对下,而吏只有一张口,却一口吃得下一个人。

    治理山丹以来,刘继隆的感触是越来越多。

    他能把山丹治理好,是因为山丹不大,他一个人也看得过来,知道哪里好,哪里坏,知道谁欺上瞒下,知道谁盘剥百姓……

    可随着需要他治理的地盘越来越大,他便会担心自己能否治理好一州数城,一道数十城之地。

    哪怕这一切都还没有着落,可他也渐渐感受到了肩头的担子。

    他承认他也想享受享受,可后世的教育总会时不时的提醒他,让他看看老百姓过的日子是什么日子,他自己是否用心。

    他不知道他这种心态还会持续多久,兴许随着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诱惑越来越多,权力越来越大后,这种心态便会被消磨殆尽吧。

    这么想着,刘继隆也收回了心神,对尚铎罗他们交代早点休息后,一头扎进了牙帐内休息。

    在他休息的同时,被他释放的廓勒登也在返回姑臧的路上,不断地与族人串通口供。

    他们不能承认自己在山丹军那边吃到了肉,帮着他们收割了粮食。

    为此,他们只能往自己的肚子里灌水,啃草根来去味。

    三十里的路程并不长,更别提姑臧城二十里范围还有哨骑巡哨了。

    所以从他们被释放时开始算起,他们不过向着西南走了两个时辰不到,便被巡哨的姑臧哨骑发现了。

    他们被哨骑带往了姑臧城,而作为头人的廓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