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少壮难制(4 / 7)

加入书签

bsp;  二十几岁的刺史并不少,至少在陇右来说是这样的。

    但那是十年前,河陇动乱,每年都要打仗的时候。

    如今河陇太平,没有仗打,马懿只能跟随土浑讨击军去伏俟城当个普通的兵卒。

    按照刘继隆给临州大学子弟定下的规矩,马懿还需要当一年多的兵卒,然后继续当两年直白,然后才会被授予官职。

    陇右的官职紧缺,马成不认为马懿能分到什么品秩比较高的官职,很有可能就是个正九品和从八品。

    按照陇右的考功规则,马懿最快需要十六年,才能成为一州刺史。

    十六年后,马成都迈入七十岁了,放在历朝历代都是高寿,他没有自信能将马懿庇护到那个时候。

    正因如此,李骥的说辞很快就说动了他。

    除此之外的尚铎罗、崔恕也是为了自家后人的前途而被说动。

    面对三人的目光,李骥沉吟片刻,端起酒杯抿了口:“我自有办法……”

    在他的回应下,三人渐渐收回目光。

    与此同时,走出山墅的曹茂也翻身骑上了乘马,带着几名护卫向山下走去。

    在下山的路上,他心里其实是有意动的,但这丝意动很快就被他掐灭了。

    相比较马成、尚铎、崔恕他们,自己还十分年轻,甚至才刚刚成家,没有必要这么着急。

    即便自家节帅二十年后才兴兵,他也有时间等待。

    只是这件事情,是否要与节帅说清楚,这让他有些犹豫。

    从山墅到都护府,他思前想后,还是将这件事写成手书,派人送往了渭州。

    翌日,他率领十余名护卫向兰州而去,走得十分匆忙。

    刘继隆接到信时,已经是三天后的事情了。

    面对信中的内容,他长叹了一口气,目光看向面前的陈瑛:“把送信的人安顿好,吃顿好的,过两日再回去。”

    “是!”陈瑛不知道信中内容是什么,他只是作揖应下,随后便转身走出了衙门中堂。

    在他走后,刘继隆将信丢入香炉中焚毁,却并未处理这件事。

    他心里清楚,李骥他们的这种态度,并非他们几个人的态度,而是都护府中大部分官员的态度。

    自古以来,少壮派的战略定力都是相对较弱的,渴望战事与功勋是他们当下的目标,打压是打压不了的。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