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三王逐鹿(万字大章)(4 / 13)

加入书签

    哪怕如今有黄巢几人霍乱诸道,但从三川就能看出,那些没有直面安史之乱的地方,人口还是十分稠密的。

    刘继隆想来,浙东与浙西,还有淮南等地,如果人口不多,也不会爆发那么多次农民起义。

    直接掌握在唐廷手中的人口,应该还是有一两千万的。

    想到这里,刘继隆只觉得如果局面不发生改变,那自己或许可以先取三川,把高骈赶到黔中道和岭南,然后东取河东。

    只要三川全境和河东在手,自己也就可以趁势攻入山南东道,取东都与河淮,最后安定江南,平定岭南。

    河北的河朔三镇,得根据局势来攻取。

    契丹虽然已经开始崛起,但实力毕竟还不强,不用担心他们攻入幽州。

    整理思绪结束,刘继隆看向群臣说道:“今年干旱到如今,又遇蝗虫,显然是个灾年。”

    “眼下钱粮还算充足,兵马虽操训成功,然三川气候湿热,暂且等到秋收后视情况再动兵。”

    “是……”群臣纷纷颔首作揖,刘继隆见状也满意起身向中堂走去。

    蝗灾对关中影响自然很大,不过汉军治下有成都、陇右、关中三大粮仓。

    作为基本盘的陇右,每年能转运二百多万石粮食进入关中,所以即便有蝗灾影响,关中粮价仍旧在高进达等人操盘下平稳。

    在粮价平稳和以工代赈的政策下,关中受灾的二十二县百姓,很快就得到了谋生的路子。

    此外,二十二县治下的上百处社仓共同开仓,先后免费放出三十万石粮食,每户都领取了一到两石粮食。

    社仓开仓放粮后,二十二县百姓很快就有了信心,也从根本上感受到了汉军与大唐的不同。

    在开仓赈灾的同时,分地运动也随着丈量土地结束而暂缓。

    关中一千二百多万亩耕地,除了掌握在官员和部分豪强手中的二百多万亩土地外,余下一千万亩土地都均分了下去。

    不仅如此,各州县衙也发布了招垦开荒的标准,说明了衙门正在修葺龙首渠、郑国渠等河渠。

    河渠修缮清理过后,数百万亩荒地也将重新成为肥沃的良田。

    各州县衙门都在迁徙百姓去复垦土地,承诺复垦期间,口粮由衙门负责,复耕过后,每人十亩良田,不分大小口的规矩。

    有此前的信誉在,各州县乡每日都有百姓拖家带口的迁徙,蝗灾的阴影很快消失在了众人心头。

    整个关中即便面对大旱,也是一副欣欣向荣的局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