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滩沙江防线(6 / 7)
将防御工事和一半的兵力重点布置在云林县周边200公里范围内。
这个范围内不仅是感染者最有可能发起进攻的地方,更是战略上的关键节点。
一旦南部战区的边境线和临海市完全崩溃,情况将变得极为严峻。
虽然撤离的部队可以凭借坦克撞开拥堵的车辆从道路上强行撤离,但数以百万计的百姓又该如何逃生呢?
到时候,南岸云林县撤离的百姓数量简直是不敢想象的。
所以,感染者选择进攻这里,不仅可以阻止云林县周边地区的人员撤离,还能为自己的部队提供更多的“兵源”。
从战略角度看,这是一举两得的策略。
只要感染者中的指挥型特殊感染者有点脑子,那它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进攻云林县。
至于防线上其他的地方,虽然也在构筑着碉堡。
可是,火力密集度以及防守的士兵数量远远不及云林县周边200公里范围内的防线。
黑夜中,士兵和平民顶着风雪和江面吹来的寒气,不分昼夜地忙碌着,他们用混凝土和钢筋,木板或者各种一切能用得上的材料构筑起一道道坚固的防御工事。
这些工事包括永固工事,如混凝土制成的碉堡、重机枪火力点、隐蔽的狙击位和坚固的掩体。
每一处工事都经过精心设计,以确保在面对感染者时能够提供最大程度的火力支持。
经过几天的施工,一排排混凝土碉堡已经初具雏形。
这些碉堡内部空间宽敞,足以容纳数名士兵和重型武器。
墙壁厚达半米,虽然不能抵御重型火力的攻击,但也足矣。
每个碉堡都配备了重机枪和高射机枪,火力点覆盖了滩沙江南岸的每一个角落。
士兵们在碉堡之间挖掘了深深的战壕,战壕内铺设了防水布和木板,确保在恶劣天气下也能正常使用。
同时,为了防止感染者渡江后的直接冲击,工兵们在浅滩上设置了多道铁丝网和地雷区,形成了多层次的防御体系。
然而,由于滩沙江北岸的特殊地理环境,这些工事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
滩沙江沿岸的沙地湿润且松软,这给施工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混凝土在湿润的沙地上难以充分固化,导致一些碉堡的墙体出现了裂缝。
尽管士兵们尽力修补,但这些裂缝仍然可能影响碉堡的结构强度。
此外,由于使用的材料参差不齐,部分碉堡使用的混凝土块在浇筑过程中出现了裂缝,虽然经过紧急修补,但这些裂缝仍然可能影响碉堡的结构强度。
部分钢筋的规格也不符合标准,导致一些关键部位的支撑力不足。
并且由于兵员紧缺,一些防线上的兵力配备极其稀少,甚至有时候一公里,才配置得到一个班的兵力。
尽管,防线有着各种不足。
但是,滩沙江北岸的防御工事不仅仅是军事上的防御,更是士兵们心理上的支撑。
……
均兰镇内,张涵几人乘坐的摩托车的引擎声逐渐变得低沉,车身开始微微颤抖。
朱大常紧握车把,试图维持平衡,但摩托车的速度还是不可避免地慢了下来。
最终,摩托车缓缓失去了动力,停在了均兰镇的一条道路分岔口处。
“他娘的,没油了?”朱大常低声咒骂了一句,他低下头,伸手擦去摩托车油量显示表上的雪花。
尽管他用力擦拭,但指针依然固执地指在油箱满油处。
他用力拍了拍仪表盘,发出“咚咚”的声音,但指针依旧纹丝不动。
“这破仪表盘。”朱大常无奈地摇了摇头。
“没油了还是摩托车坏了呀?”坐在朱大常身后的汤向荣探出脑袋询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