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上山下乡,调研活动(2 / 4)

加入书签

到,然后吃好喝好蒙头大睡。

第二天。

会议如期召开。

除了一些老调重弹的问题,这次会议有一个新的动向,号召城市里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积极支援国家建设。

方唯知道,影响深远的上山下乡就此拉开序幕。

在会上大家还学习了几个典型事例,某中学的13名学生义无反顾的去了北大荒,他们把家安在了条件最艰苦的地方,践行着把荒野变良田豪迈誓言。

当然,上山下乡不仅仅是为了理想,还有很多现实原因。

一个是疏导城市的就业压力,另一个是恢复工农业生产秩序,还有就是通过大量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劳动,希望能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

虽然从建国后就开启了全民扫盲运动,但当前的农村依然有大量的人不识字或者识字量很少。

高小文化程度在农村就可以称得上是“知识分子”,初中毕业生都很稀少,农村的平均文化程度可见一斑。

随着大量的初中生、高中生去农村插队,他们也会带去先进的知识、先进的理念。

思维的碰撞能改变很多东西,有喜有悲,有苦有甜,很多人的人生轨迹在这里拐了个大弯,真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清楚的。

之后的小组讨论,大家都想听听他这个生产队会怎么说。

“这当然是好事啊,拿我们生产队来说,就迫切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劳动力。农村的广阔天地一样能大有作为,职业不分高低贵贱,都是在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

方唯表示生产队很欢迎知青到农村参加劳动,知青和社员们互相学习、互相提高,一定能达到令人惊喜的效果。

他不是唱高调,而是说的心里话。

这帮小屁孩这两年特么的撒了欢了,闹够了野够了也该干点正事了。就应该让他们体会一下种地的辛苦、劳动的艰辛,免得总悬在半空中不能脚踏实地。

事非经过不知难,他相信,未来几年的农村生活,一定会是他们人生当中一笔珍贵的财富。

他讲了20多分钟才停下,然后会场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大家能感受到方队长这是真情流露,而且言之有物,真是说的太好了。

“说得好是吧说得好就对了,要不然你们还以为我是混日子的。”

方唯暗爽,自己终于又完成了一个任务,可以交差了。

小组讨论结束之后,又进行了两天的集中会议,他以为自己可以回家了。

“方唯同志,你先别急着走。我们这次会组织个别代表去几个地方,调研农业生产特别是育种的情况。

你是这方面的行家,上级要求你必须参加此次活动。”

结果,会议结束的当天,他又接到了通知,要求他参加一个调研活动。

他只好放弃了返程的打算,留在宾馆等待上级的安排。

两天后。

一行十一人乘坐汽车去了距离省城300公里外的永丰县。

永丰县多平原少丘陵,土地肥沃,是全省有名的水稻主产区。

他们到了县里之后,得到了当地的热情接待,当天晚上还品尝到了很有特色的【稻鱼】。“小方,这些是永丰县最近三年的粮食生产统计数据,你抽空看一下,明天咱们就下乡了。”

领队叫梁禾,四十多岁的年纪,吃完饭给方唯送来了一摞资料。

方唯也不废话,道了一声谢之后就开始翻看。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作为省里的产粮大户,永丰县的早稻平均亩产只有442斤,晚稻平均亩产也不过4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