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o章 中秋(3 / 5)

加入书签

笛,也一并寄了,他说你小时候总爱拿着玩,现在没事也能吹吹,就当听个念想。”

挂了电话没几天,快递就到了。

拆开纸箱时,先闻到的是桂花糖的甜香,瓷罐是奶奶当年用的旧罐子,罐口裹着两层棉纸,系着红绳,像藏着一整个秋天的甜。

旁边放着那把竹笛,竹身的黄斑更明显了,笛孔边缘的包浆被父亲擦得亮,笛尾还系了个新的中国结,是母亲常绣的那种,红得鲜亮。

我把笛子凑到唇边,试着吹了个音,调子生涩,却忽然想起中秋夜远处的《茉莉花》,想起爷爷坐在石凳上吹笛的模样——原来有些物件,不是用来奏出多好听的曲子,而是用来装着岁月的声音,一触碰,就会把人拉回某个月色正好的夜晚。

十月中旬的一个傍晚,下班路上遇见卖糖炒栗子的小摊,铁锅里的栗子滚得沙沙响,甜香飘得老远。

我买了一袋,揣在怀里暖手,忽然就想起张阿婆中秋夜端来的芋圆甜汤——也是这样暖乎乎的温度,也是这样藏在烟火里的温柔。

回到家时,便给张阿婆送了半袋栗子,她正坐在门口择菜,见了我就笑:“丫头来得正好,我刚煮了红薯,你尝尝,跟中秋的甜汤一个味儿。”

我们坐在小板凳上,就着夕阳剥栗子、吃红薯,张阿婆絮絮叨叨说起中秋过后的事:“我家小子回去上班前,把院子里的桂树修了修,说怕枝桠太长挡着窗户,还跟我说,明年中秋要带女朋友回来,一起吃我做的椒盐饼。”

她说着,眼角的皱纹都堆着笑,像把中秋的盼头,酿成了秋深的欢喜。

我忽然明白,中秋从不是结束,而是把牵挂种在心里,等着往后的日子里,慢慢长出团圆的芽。

月初收到朋友的快递时,正好是个落雨的清晨。

拆开一看,是个木盒子,里面装着两本泛黄的笔记本,还有一张手写的纸条:“整理旧物时翻出小时候的日记,里面记了好多中秋的事,比如偷摘奶奶的桂花被骂,比如跟你抢最后一块月饼,现在寄给你,就当我们一起把小时候的中秋,再走一遍。

对了,我爸说年底要调回咱们城市工作,明年中秋,咱们就能一起在你家阳台吃月饼、听笛子啦!”

我抱着笔记本坐在窗边,雨打在玻璃上,沙沙的声响里,指尖翻过一页页稚嫩的字迹。

有一页画着歪歪扭扭的月亮和月饼,旁边写着:“今天中秋,和xx分吃了一块豆沙月饼,她不爱吃皮,我不爱吃馅,刚好凑成一对!”

看着看着就笑出了声,雨水模糊了玻璃,却没模糊那些藏在字里行间的时光——原来中秋的意义,从来不止于一夜的月色与团圆,更是把每一次相见、每一份惦念,都攒成往后岁月里的光,在秋深时暖着心,在寒冬时亮着路。

雨停时,夕阳从云层里探出来,给窗台的老灯笼镀上一层暖光。

我把朋友的笔记本和那片枫叶放在一起,又往瓷罐里加了些新晒的桂花,忽然想起奶奶常说的话:“日子就像这桂花,开时香,落了也能酿成糖,甜得长久。”

是啊,中秋的月色会淡,桂花会落,但那些藏在月饼里的牵挂、笛子声里的岁月、枫叶上的约定,会像罐里的桂花糖一样,在往后的日子里,慢慢融化,慢慢甜透每一个平凡的朝暮。

秋意渐深时,我把父亲寄来的竹笛挂在了窗前,风一吹,笛身轻轻晃动,撞着窗台的桂花罐,出细细的声响。

远处的银杏开始泛黄,像把中秋的月色染成了地上的金,而我知道,等冬天的雪落下来,等明年的桂花开起来,那些关于中秋的故事,还会接着往下写——写在枫叶书签上,写在桂花糖的甜里,写在每一次“盼着相见”

的期待里,写在岁月里最踏实的温暖里。

中秋夜语:一纸长信寄清欢(冬雪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