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o9章 一纸长信寄清欢(2 / 6)

加入书签

回来,妈给你煮一大碗。”

父亲凑过来,举着手机对准院子里的老桂树:“你看,今年的桂花开得旺,我给你晒了些桂花干,装在你小时候的那个铁盒子里,等你回来泡桂花酒。”

屏幕两端的人,都对着月亮笑着,即便隔着几千里的山海,那声“中秋快乐”

从喉咙里滚出来时,依旧带着滚烫的温度,像冬日里的炭火,暖得人心头颤。

这轮月亮,早已不是天上冰冷的星体,而是刻着千年故事的信使,是藏着人间悲欢的镜子。

它照过李白的案头,看着他举杯邀月,对着影子吟出“对影成三人”

的孤独;它照过苏轼的船头,听他望着江面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的豁达;它也照过杜甫的窗前,陪着他写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的牵挂。

古时的文人墨客,会在中秋夜摆下笔墨纸砚,就着月光写诗填词,墨汁在宣纸上晕开,字里行间都是对故乡、对亲友的惦念。

他们把思念写在信里,托人捎往远方,而月光,便是这封信最好的邮戳。

如今的我们,虽不再提笔写长长的信,却会在朋友圈里一张月色照片,配一句“今夜月色真美”

;会给远方的朋友寄一盒家乡的月饼,附一张小纸条,写着“记得吃月饼,我们共赏同一轮月亮”

指尖在屏幕上敲击的瞬间,在包裹上贴邮票的时刻,和古人提笔写信、粘上火漆的心意,其实并无二致——都是把牵挂揉进月光里,寄给心里最记挂的人。

这轮月亮,就像一位沉默的老友,见过太多人间的聚散离合,却始终以温柔的光,轻轻裹住每一颗渴望温暖、期盼团圆的心。

今夜,不必急着回复工作的消息,不必纠结明天要做的报表,不必为了琐事皱起眉头。

就静下心来,搬一把椅子坐在窗边,或是站在阳台上,好好赏一赏这满庭的月色。

看月光洒在对面楼房的窗户上,映出点点灯火;看月光落在楼下的草坪上,给小草镀上一层银边;看月光照在自己的手背上,像撒了一层细粉,凉丝丝的,却又暖融融的。

再拿起一块月饼,慢慢咬下一口。

让豆沙的甜、莲蓉的香、五仁的脆,在舌尖上慢慢化开,让桂香和月光的味道,一起钻进心里。

然后拿起手机,给那个你最牵挂的人一条消息,或是打一个电话,认认真真地说一句“中秋快乐”

愿这月光,能驱散你这一年来所有的疲惫,把那些委屈、辛苦,都揉碎在银辉里,随晚风悄悄散去;愿这团圆的期许,能变成你往后日子里的小确幸,无论你走得多远,无论你遇到多少风雨,都知道有那么一些人,在月亮的另一端,等着你回家,盼着你安好。

中秋快乐,不止今夜这一轮月色,更在往后的朝朝暮暮,在每一个想起月亮、想起牵挂的人的瞬间。

愿你岁岁有今朝,年年有团圆,愿你的日子,永远像这中秋的月色一样,清亮、温柔,且满是甜香。

中秋夜语:一纸长信寄清欢(续)

夜风渐浓时,凉意裹着桂香又深了几分。

院中的老桂树把影子拉得又细又长,枝桠交错着,像在青石板上写满了细碎的诗。

偶有一两片淡金色的花瓣被风卷着,打着旋儿飘下来——有的沾在桂树的虬枝上,有的落在青砖缝里,还有两片,轻轻巧巧地落在窗台的月饼盒上,出“嗒”

的一声轻响,像月光落下的脚步声。

那花瓣薄得近乎透明,边缘带着浅浅的卷儿,沾着夜露,在月色下泛着温润的光,像是谁不小心从月亮上摘下的碎金。

那月饼盒是去年中秋留下的,老松木做的,带着木头特有的温润质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