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晨光里的小确幸(5 / 7)

加入书签

加一点”。

现在,那些绿植长得格外茂盛——绿萝的藤蔓垂到了桌子上,多肉又冒出了几个小芽,栀子花的花苞又鼓了两个,眼看就要开了。累了的时候,我会站起来,走到窗台边,摸一摸多肉软乎乎的叶片,闻一闻栀子花淡淡的清香,再看看身边低头工作的同事们,心里就会涌起一股力量。原来这份工作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一个能收获温暖和快乐的地方,是藏在城市里的一个小港湾。

三、傍晚的“小惬意”

下午六点,下班铃声响起,同事们纷纷收拾东西赶地铁,我却不急着走,背着小背包,绕路去小区旁边的菜市场。对我来说,菜市场是这座钢筋水泥城市里最有烟火气的地方,是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刻——这里没有电脑屏幕上的修改意见,没有deadle的催促,只有热热闹闹的人声和扑面而来的香气,一脚踏进去,下午工作的疲惫就卸了大半。

还没走到菜市场门口,就能听到里面传来的热闹声响——商贩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有的扯着嗓子喊,声音洪亮:“新鲜的青菜,刚从地里摘的,带着露水呢,一块五一斤,不买亏了啊!”有的则笑着跟顾客讨价还价,语气亲切:“草莓十块钱三斤,真不贵了,你尝尝,甜得很,昨天刚从大棚里摘的!”还有卖肉的商贩,用刀背敲着案板,“咚咚”响:“五花肉,今天刚杀的猪,新鲜得很,二十三一斤,买一块回去炖红烧肉,香得很!”

顾客们的声音也混在其中——有阿姨跟商贩讨价还价:“便宜点呗,我经常在你这买,一块三一斤,我买两斤!”有小朋友拉着妈妈的手,撒娇说:“妈妈,我要吃烤红薯,那个爷爷的烤红薯最甜了!”还有自行车的铃铛声“叮铃铃”地响,混着蔬菜的清香、水果的甜香、肉类的鲜香,还有熟食摊飘来的卤味香,构成了一幅最生动、最鲜活的生活画卷。

我常去的摊位是李阿姨的蔬菜摊。李阿姨五十多岁,皮肤黝黑,是常年在太阳下摆摊晒的,手上布满了老茧,指关节有些粗大,却总是笑得很亲切。她的摊位不大,只有两个竹筐和一个小桌子,却收拾得干干净净,蔬菜分门别类地摆好——绿油油的青菜、红彤彤的西红柿、黄澄澄的南瓜、紫莹莹的茄子、翠绿的黄瓜,五颜六色的,像一幅打翻了的调色盘,看着就让人有食欲。

“丫头,你来啦!”看到我,李阿姨立刻放下手里的秤,用围裙擦了擦手,脸上笑开了花。她伸手从摊位最里面的竹筐里拿出一把青菜,青菜的叶子上还沾着点湿润的泥土,带着新鲜的气息。“今天的青菜是我早上五点去批发市场批的,刚从地里拔的,你看这叶子,捏一下就出水,炒着吃最嫩,一点都不塞牙。”她一边说,一边把青菜上的黄叶和烂叶摘下来,扔进旁边的小袋子里,动作麻利又细心。摘完后,她把青菜装进塑料袋里,还不忘从旁边的小筐里抓两把小葱,塞到我手里:“这个小葱是我在楼顶种的,没打药,你炒菜的时候切一点,提鲜得很,不要钱。”

我笑着道谢,又指着摊位上的西红柿问:“李阿姨,这个西红柿甜不甜?我想做西红柿蛋汤。”“你放心,这个是沙瓤的,生吃、炒蛋都好吃。”李阿姨拿起一个西红柿,用手擦了擦上面的灰尘,递给我,“你摸摸,这个手感有点软,不是那种硬邦邦的催熟的,里面的籽都是红的,甜得很。我自己早上还生吃了一个,甜掉牙!”我接过西红柿,摸了摸,确实软软的,凑近闻了闻,有一股淡淡的番茄香,不是催熟的那种怪味,就买了三个。

有时候,我会在菜市场中间的小吃摊前停下来,买一份烤红薯。卖烤红薯的是一位六十多岁的大爷,头发花白,戴着一顶旧草帽,推着一个铁皮桶做的烤炉,炉身上被炭火熏得黑乎乎的,却擦得干干净净,没有一点油污。大爷的烤红薯都是选的红心红薯,个头匀称,放在烤炉里慢慢烤,烤得时间足够长,红薯皮都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