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三侯比邻(1 / 2)
四名皂隶闻令而动,如狼似虎般扑上前去,铁钳般的大手死死扣住史密斯双臂,拖死狗般将他往外拽去。
史密斯惊得面如土色,口中叽里呱啦地嚷着番邦鸟语。一名差役听得心烦,抡圆了膀子就是一记响亮的耳光。“啪”的一声脆响,史密斯半边脸顿时肿起老高,一缕殷红的血丝顺着嘴角蜿蜒而下。
刘轩目光直视着那名通译,森然道:“你应该知道怎么才能保住性命吧。”
“知道,知道。”那黄发胖子连连叩首,用流利的华夏语说道:“小人多谢王爷不杀之恩。”
刘轩挥手道:“押下去,与那三个夷人关在一处。待朕回朝,一并带回长安。”
待衙役押着通译退下,张敬忠双手捧着一个蓝布包裹,恭谨地呈上前来:“启禀陛下,这是从那些夷人身上搜出的物件,请御览。”
刘轩接过包裹置于案上,解开系带。但见内里整齐码放着几张羊皮图纸、一封火漆封缄的信笺,以及几枚银光闪闪的十字架。
他拾起信笺细细展读,原是英吉利国王亲笔所书,命这史密斯在宋国以北开辟殖民据点,字里行间尽是“帝国海军将为尔后盾”云云。
刘轩冷哼一声,放下信笺,展开那几张羊皮图纸。上面几张是航海图,陆”的地图,上面标注着西洋诸国占据的殖民据点分布。
当然,这地图在刘轩看来,既不准确又不详细,还有很多错误之处。然刘轩仍觉脊背发凉——西洋人的扩张之势,竟已如此迅速。
另外几张,都是非洲的地图,刘轩对那里并不感兴趣,只是匆匆看了几眼。
他合上了地图,对张敬忠道:“带朕去看看那几艘西洋人的战船。”张敬忠立即躬身领命,很快备好了马匹。一行人策马扬鞭,直奔港口而去。
在唐山港一处僻静的泊位上,三艘英吉利战船静静停泊着,周围戒备森严,闲杂人等不得靠近。
刘轩登上甲板,仔细检视着船上的火炮装置。这些火炮只能发射实心弹丸,还不能发射真正意义上的炮弹。他又拿起一支缴获的火枪,端详一番,见是火绳枪。这种枪虽然比最原始的火门枪先进,但操作繁琐又怕潮湿,比起北汉军队装备的燧发枪,落后了一个时代。
刘轩心中稍安,将火枪放在一旁,对张敬忠吩咐道:“将船上的火炮拆下来,与这些火枪一起送到驿馆,下午朕要带回长安。”
顿了顿,他目光扫过战船高耸的桅杆:“这些西洋船的三角帆设计倒是精巧,比我国传统的船帆更为先进。命人将船拖到造船厂,让工匠们好生研究,改进我国的船帆工艺。”
虽然北汉已经成功将蒸汽机应用于舰船,但蒸汽机制造耗时费力。目前仅有几艘巡洋舰采用蒸汽动力,大部分战舰仍在沿用风帆。
张敬忠恭敬领命,迟疑片刻又道:“陛下不在唐山多留几日?造船厂的工匠们都盼着聆听圣训……”
刘轩摆摆手:“下次吧。长安还有要事待办,朕午后便启程。午膳在驿馆简单用些就好,不必大费周章。”
“遵旨,属下这就去安排。”张敬忠恭敬地说道。
午饭后,刘轩等人稍作休整,便坐上车马,沿着官道向长安疾驰而去。
坐在宽敞的超级马车中,李砚棠透过明净的车窗望着外面的景色,心中不禁感慨万千:祖先的这片故土,果然不是小小新罗可以相提并论的。
宁欣月坐在对面,同样望着窗外,思绪却早已飞回了长安。离开这么久,女儿庆甄应该又长高了不少吧。
在宁欣月归心似箭时,长安城西南角的一处高档住宅区里,却有人正在怀念他们刚刚离开的那个半岛。这片宅院虽然面积不大,但清一色的三层小楼,彰显着主人不凡的身份。
这天清晨,二号宅院的院门吱呀一声打开,宁义侯余大桶和妻子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