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极品茶器,必须要露一手!(2 / 3)
看到了黄花梨的方桌上的一整套紫砂壶的茶具。
李天明心中一动,便走了过去。
他使用“一眼望”的功夫一看,就知道这茶壶可颇有来头。
“我看石老家中的陈设都不一般,就连这紫砂茶具也非常难得啊。”
李天明端起茶壶,左右端详。
这时,石弘义想伸手阻拦:“你别乱动,别摔了!”
李天明没有搭理石弘义,而是自顾自地说道:“这是一款曼生壶,保存得这么完好,真是难得。”
石敏学作为国学大师,当然也会对茶道情有独钟。
听到李天明的话,石敏学倒是有了一些兴致。
“怎么?你也知道曼生壶?”
现在真正懂得紫砂的人本来就不多见,何况李天明又是如此年轻,所以石敏学不免有些惊奇。
李天明缓缓说道:“曼生壶名气这么大,我当然知道,不过也是第一次见到实物,比想象得还要古朴大气。”
徐千兰擅长瓷器、玉器的鉴定,但是对紫砂的了解就很一般了。
她也只听说过“曼生壶”的名头,但到底是什么样的,却不甚了解。
此时,听到李天明的话,徐千兰也不免有些好奇,走近了几步。
“李天明,你可别瞎说啊,我听说曼生壶在国内存世的也只有两件,这难道会是其中一件?”
李天明笑着说:“那是公众已知的,未知的还不知有多少,至少眼前确实是一件。”
所谓“曼生壶”,就是清代的两位制壶大家,陈曼生和杨彭年合作所制的一类紫砂壶。
嘉庆年间,陈曼生在宜州任官,结识了制壶大家杨彭年,并对杨纸“一门眷属”的制壶技艺非常欣赏和钦佩。
陈曼生也非常钟爱砂器,便在官务之外,辨别砂质,创新配方,以设计了很多造型简洁、利于装饰的壶形。
陈曼生将一些自认为经典的款式,交给了杨彭年去制为成品,因此得名“曼生壶”。
李天明对徐千兰说:“曼生壶又叫半瓢壶,因为它的形制平滑光亮,腹底大,呈半瓢状。嘴短而直,近嘴处是微微向上弯的。”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