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9章 领导者的锋芒(3 / 4)
足军队的基本需求;如何搭建起完善的管理框架,让各个部门、各个层级的人都能各司其职,避免出现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的卡壳情况;如何从茫茫人海中,精准地挑选出那些具备真才实学、能够胜任各项工作的可用之才,每一件事都需要掰开揉碎了,细细琢磨、严格把控,半点都马虎不得。
就拿那本厚厚的户籍册来说吧,册子里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一户人家的人口数量、年龄结构、男女比例,而这些看似普通的数字背后,连接着的是国家潜在的、可征召的兵源数量。
哪片地界的武器库还储存着可用的武器装备,能够随时调拨;哪座工厂具备生产作战物资的能力,能够根据前线需求赶制急需的物品,这些关键信息都得在户籍册的附属备注里标注得明明白白,一目了然。还有土地管理工作,每年这片土地能够产出多少粮食,足够多少人食用;山里隐藏着多少可供开采、能用于制造武器的矿产资源,有多少可以砍伐、能用于建造工事或制作器械的木材,这些数据都必须精确计算。
一旦计算出现偏差,就可能导致军队饿肚子、作战器械供应中断,进而影响整个战局的走向。
更不用说交通线路的规划与调度了,如何合理安排车马,让物资能够在各个区域之间高效往返运输,将运输过程中的损耗降到最低;哪一段道路因为常年雨水冲刷或是战乱破坏,容易出现坍塌、堵塞等问题,需要提前准备好修补道路的物资,安排好修缮人员,这些都得提前设想周全,做好万全准备。
说到底,支撑战争顺利进行、支撑整个国家正常运转的,无非就是钱、政务、交通、资源这几样核心要素。
你或许会觉得,这些看似与冲锋陷阵、奋勇杀敌毫不相干的事务,跟战争没有多大关系?
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这些看似琐碎的后勤与管理工作,才是真正撑着战争、撑着整个国家转起来的根本所在,是国家和军队得以立足的根基。
如果这些基础工作没有搞清楚、没有落实到位,就算手里掌控着再广阔的地盘、拥有再多的人口,从本质上来说,也只不过是一个占据山头、称霸一方的割据武装,是一个没有稳固根基的军阀势力罢了。
这样的势力,缺乏长远发展的动力和支撑,一旦遭遇外部强敌的打击,或是内部出现矛盾纷争,说垮台就垮台,根本经不起任何风浪的考验。
可这些后勤与管理的活儿,偏偏又极为麻烦繁琐,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根本就扛不下来。
它表面上看起来全是些琐碎的实务工作,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可内里却蕴含着深奥的学问——如何在征集粮食以满足军队需求的同时,兼顾民生,保障百姓的基本生活,避免引发民众的不满和混乱;如何科学合理地调度各类资源,既能充分满足前线作战的需要,又不会让后方的生产生活陷入困境,实现前后方的平衡发展;如何搭建起高效、透明的管理体系,既能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提高整体效率,又能有效防止贪腐现象的滋生,维护公平公正的环境。
然而,放眼望去,在当时的环境下,能够真正沉下心来,深入钻研这些工作,摸透其中门道的人寥寥无几,更不用说将这些学问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了。
大多数人要么觉得这些后勤管理工作琐碎乏味,干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业绩,不愿意投入过多的精力;要么嫌麻烦,遇到困难就躲着走,缺乏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决心。
最后,能够真正把后勤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事情啃下来,并且做得有声有色的,没有一个不是能够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脚踏实地的实在人,陈树生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真到定前线补给方案那天,红木会议桌前坐满了人,就他把“正气”往脸上摆,实际半点担事的样子都没有。指尖在摊开的路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