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九章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2 / 3)
了许多。”
李婉儿叹气道:“你是知道的,咱们今年新开工了许多项目,这些一个个都需要许多银子,那些抄没的家产,都用到了这上面,实在是拿不出多余的银子来。”
“除非,从其他地方挪用。”
“挪用肯定不行。”
赵寒连忙摇头道。
在抄没了那些权贵的家产后,当时他和李婉儿便合计了一番,在全国进行大规模的修建道路。
有着前世的经验,赵寒深知道路对于发展经济的重要性,而且,这些基建工程还会吸收大批的劳动力,从而解决那些百姓的生计问题。
可谓是一举两得。
这些项目关系到国计民生,其重要紧迫程度,远远超过了学堂的建设,无论如何,赵寒也不能挪用这些项目的银子。
“今年不行就算了,大不了从明年开始推行,这总可以吧?”
“明年怕是也不行,不只是明年,我让户部的官员合计了
一下,怕是后面的几年,国用都会非常的吃紧,根本拿不出多余的银子,来推行你的计划。”
李婉儿顿了一下,说道:“你也别太着急,我预估了一下,等个三五年的时间,百姓就可以恢复元气,这样,咱们就可以适当的提高一下赋税,这样,就有钱来兴建学堂。”
听到这话,赵寒当即反对道:“我劝你最好不要有增加赋税的念头,哪怕是在几年以后。”
虽说这一次,李婉儿将赋税减免了一半,但百姓的日子依然不太好过,只能说是勉强能填补肚子而已。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之前的赋税实在是太高了,减免一半也不过是恢复到正常的水平而已。
而如今大周民间的耕种水平,还十分的低下,粮食的产量并不高,在正常赋税下,百姓也只能勉强糊口。
“国师,你的心情我能理解,但是,这赋税若是一直维持在现在的标准,每年的收入和支出勉强能维持住,根本没有多余的银子,去办其他事情。”
李婉儿说道:“若是这样的话,国家又如何发展?”
“你干嘛非要把目光盯在那些穷苦百姓身上,这赋税的大头,按照正常来说,都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