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2 / 4)
对抗,所以获取了极高的数据收集权限。
猎犬一型通过分析目标的日常行为习惯、情绪波动乃至心理细节,构建出精准的性格模型,从而达到预测行为的目的。
这一点在实际交手的数据中体现的非常明显。
在实际交手中,目标的一切选择和判断都会被拆解成无数决策因子并被记录。
每一次抉择,系统都能量化不同因子在决策中的权重占比。尤其当预判与实际选择出现偏差时,系统会重点标注并调整相关因子的影响力。
更让雷米尔感到震惊的是,在“猎犬一型”的评估体系里,这些因子的权重并非固定不变,而是被统合在“战意”、“局势评估”等几个宏观影响维度之下动态调整。
可以说,每一次判断,无论系统预测成功与否,都会让它更了解它的对手。
而实战中,这种细微的决策每分每秒都在发生。所有这些数据都不会浪费,悉数成为系统迭代的养分,最终形成对每个目标极其详尽的作战档案。
或许这套影响因素模型尚不完美,但从结果来看,已经足够恐怖。
根据里程碑记录,“猎犬一型”在第一次迭代时,就已能和他们打得有来有回。
但此时系统还存在一个致命缺陷:容易受到误导动作的欺骗。
同时战斗过程中的战术欺诈会影响系统对当前局势的评估效率,导致其做出错误决策。
简单来说就是给分析数据中掺屎。
——这也正是卡拉能够成功夺取第一张图纸的原因。
然而,这种误导的前提是“猎犬一型”的数据储备尚不完善。
此时,人类通过短期行为伪装制造的“噪声”,能有效干扰预判的准确性。
但这种优势在第二次迭代后便荡然无存。
因为“猎犬一型”的数据收集并不仅限于战斗过程,它拥有整个机密大厦的操作权限,会在日常中为观察目标设置或明或暗的“测试题”,不断强化和完善其行为模型。
人可以在战斗中,在特定的短时间内伪装自己,但是在日常习惯中,却很难持续不断的伪装每一个细节。
正因有了这些铺垫,当“猎犬一型”完成第二次迭代后,卡拉等人立刻陷入了苦战。
曾经屡试不爽的虚招、骗招,此刻被系统一眼看穿。
虚招之所以是虚招,就在于其风险与收益并存。一旦被识破,自身便会陷入极大的被动。
而早在第一次迭代时,“猎犬一型”操控的仿生机器人,其基础战斗能力就已不容小觑,加之预判系统带来的先天优势,若采取守势,几乎立于不败之地。
更可怕的是,人是会疲劳的。
体能下滑会导致动作变形,精力消耗会引发判断失误。
但“猎犬一型”控制的仿生机器人不会。
它的每一次行动都基于后方服务器群的支持,稳定得可怕。
在能源耗尽前,不存在状态波动,甚至,当前台的机器人被击毁,立刻会有新的备用机体顶替——而且由于吸收了更多战斗数据,新机体往往比前一代更强。
这等同于面对一个同等级、体力无限、且越战越强的对手。
“**,这还怎么打?”
这种绝望感,雷米尔光是设想,便觉得窒息。
“难怪……难怪他们都失败了。”
“这种情况下,换我上去,结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幸亏我撤得及时,要是贪心再去争其他图纸,恐怕也在劫难逃。”
他带着复杂的心情,逐一查询了每位对手被淘汰的详细记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