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那会儿,野餐的洋芋红薯被分食干净。
余文涛的“游击战”鸣锣开场。
孩子们呼啦围拢,分派却卡了壳——谁也不愿当“白狗子”。
余文涛小手一挥定下规矩:两边代表“石头剪刀布”,一局定乾坤!
输的一方顿时哀嚎遍野,不情不愿地当上“白狗子”。
余文洲蹦跳着想加入,却被大孩子们嫌弃:“阿洲你太小,跑不快!”
眼看小家伙眼圈泛红,余文涛这个“总指挥”立刻发挥作用了,走过去拍拍余文洲的肩膀,一本正经:
“阿洲,给你个重要任务!你就当……当‘解放军’的重要同志,被‘白狗子’抓了当俘虏!关键得很!”
他想了想又接着说,
“记住,有人来救你的时候,你必须大声喊:‘我不怕死,不用救我!’记住了吗?喊得越大声,任务就完成越好!”
余文洲立刻把眼泪憋了回去,小胸脯一挺:
“记住了!我不怕死,不用救我!”
“为了新中国,冲啊!”余文涛一声令下,林间顿时成了硝烟弥漫的战场。
孩子们猫腰举着“树杈枪”,在树木和大石头后面穿梭、躲藏。
“土块手榴弹”呼啸着划出弧线,“叭叭!”“轰隆!”的自配音效不绝于耳。
余文洲则一个人乖乖地坐在“俘虏营”(一块大石头旁),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紧张又兴奋地看着一群孩子分成两派。
每当“解放军”战士冲近,他便立刻挺直腰板,用尽吃奶的力气嘶喊:
“我不怕死!不用救我!”
小脸绷得通红,仿佛正经历严酷考验。
这仗打得异常激烈,没有流血,但是流汗了。
大冷的天,一群孩子跑得满头大汗,一个个小脸蛋红彤彤的,棉衣棉裤上蹭满了泥土草屑,有的脸上还抹了几道黑灰。
原定的“游击战”,打着打着,因为“短兵相接”太多,最终演变成了近距离的“正面肉搏”——
你推我搡,扭作一团,嘻嘻哈哈的“厮杀”声取代了之前的枪炮音效。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