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坤安走到半路,就碰见抱着一大捆新鲜猪草的余朝山正从坡上下来。
“老山叔,刚从地里回来?”余坤安招呼道。
“嗯,割点猪草。你这是去哪?”余朝山停下脚步。
“找我家那几个皮猴子吃饭,放牛放到这会儿还没回。”余坤安无奈道。
“哦,对了,阿安,”余朝山想起什么,“听你婶子说,你家这季蚕养得好,都快上山了?我这阵子忙村里的事,也没顾上去瞅瞅。你婶子回来说,个头都不小!”
“托你的福,我阿娘她们伺候得好,这批蚕长得是不错,茧子应该也不会小。”余坤安笑道。
“我就说嘛!”余朝山一脸欣慰,“早些年生产队养蚕,就是大伙儿心不齐。过两天我得空去你家老屋那边好好看看。我还琢磨着,等忙过这阵,请你阿娘在村里给想养蚕的妇女们讲讲,传传经验!”
“呵呵,老山叔,你随时去,我阿娘保管乐意!这两天去我家看蚕的婶子也不少。”余坤安应承着。
“唉,咱山里人,挣钱的活路少啊。”
余朝山感慨道,“多亏了你这最近带着大家伙挖草药、捡菌子,能挣些钱了。这回养蚕的事儿,又是你们家带的头!等年底,我跟张书记他们合计合计,看能不能给咱村,也给你们家,争取个‘五好家庭’的荣誉回来!”
“哎哟!老山叔,那敢情太好了!”余坤安一听,真心高兴起来,“这可是很大的荣誉,如果能取得我们肯定积极配合!”
“还有,”余朝山接着问,“我刚在地头又听人嘀咕,说你家开始收金银花了?”
“是,今儿早上才放出去的信儿。”余坤安点点头,“这不,地里的草药挖得差不多了,正好金银花开,给乡亲们添个进项,咱也收点干货。”
“好!好啊!”余朝山脸上的褶子都笑开了,“照这么下去,年底村里指不定真能多起几间青砖大瓦房喽!”作为一村之长,看到村民日子有奔头,他打心眼里高兴。
余坤安也跟着笑,心里也估计,只要肯下力气,按现在这路子走,一年下来,盖新房真不是梦。两人又站着聊了几句闲话,余坤安才继续往山坡上寻去。
一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