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进货(3 / 7)
又闲话了一阵,余坤安一口饮尽杯里的茶水,起身告辞。
“何哥、吴姐,你们先忙,我去工地那头转转。”
他把地上的空麻袋和竹筐归拢好放上车,这才赶着马车,不紧不慢地往新房子工地走去。
到了地方,果然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们和泥的和泥,砌墙的砌墙,说话声、敲击声不绝于耳。墙体果然已砌了半人多高,雏形初显。
余坤安心里踏实了些,也没多耽搁,沿着工地转了一圈,给干活的师傅们一一敬了烟,最后找到陶师傅,塞了整整一包烟,又仔细问了问工程进度和近况,这才放下心来。
临走出院门时,恰巧碰见挎着个篮子的张婶正要出门。
“婶子,早啊!这是要上哪儿去?”余坤安招呼道。
“去街上买点东西。”张婶笑着回答。
“是去农贸市场不?”
“不去那头,我去城南那边的自由市场瞧瞧,那儿东西花样多些。”
余坤安一听,顿时来了兴致。镇上的自由市场他去过几回,但这县城的还没见识过。
“婶子,那正好!我跟你一道去!我也要买点东西带回家,正愁不熟路呢。”
“要得!要得!你赶车,我给你指路,正好我也省得走路了!”张婶爽快地应下,利索地爬上了马车。
一路上,张婶嘴就没停过,从余坤安新房周边几户邻居的家常理短、儿女婚事,一直说到了这自由市场的来历变迁。
原来这市场是由早前的黑市慢慢转化形成的。
如今市场政策一点点放宽,农村集市和个体经营逐渐合法,但总体上还是“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摸索阶段。
大部分紧俏物资还得通过供销社、收购站这些国营渠道,但也有一些日常小商品开始沿着市场渠道流通,买卖自由了许多。
马车跟着张婶的指点,穿过几条狭窄的小巷子,眼前豁然开朗——一片人声鼎沸的空地出现在眼前。
“安子,就这儿了!城南自由市场,离我们住的那片近,方便是方便,就是人多手杂,三只手特别多!你钱袋子可得看紧些!”张婶压低声提醒,“我之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