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三棱刺(2 / 2)

加入书签

长枪。

恐怖的是斥候所描述的箭阵,三千架八牛弩,而且还是三个人就能操作。

三千架没有见过的连弩,一万弓箭手,五千骑兵。

这样的装备,十六卫大军加起来都没有这么多。

都是乱世闯出来的,大家都知道,如果不是三房的小族长,想要突厥人的战马,凭箭阵就能解决两万多突厥骑兵。

大家能猜到突厥人,是太上皇请来的。

而陇西李氏大军,则是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如果这个时候,三房十万大军攻城,相信城内,会有很多人会里应外合,引大军进城。

如果是和突厥人一起攻城,长安城必破,李二能不能继续做皇帝,这就真的说不准了。

。。。。。。

李渊听完身边的一个老太监汇报,深深的叹了口气:“没有用的,为了坐稳天下,朕对天下人说出身陇西李氏,而到底什么情况,你是族里的老人,怎么可能不知道怎么回事?

虽然当初得到了陇西李氏的帮助,但这也只是利益交换罢了。

是朕失策了,早知道就和三房这个小族长多亲近,谁知道,陇西李氏上下六房,竟然都听三房的这个小娃娃的?

如果有陇西李氏的全力支持,建成和元吉就不会死了,朕也不至于落到这般境地。

不过他不惜得罪逆子,保护了建成,和元吉的几个孩子,这很不容易了。

朕没有可以和他们交换的筹码了,说不好听的,人家可能就算是皇帝的位置,都嗤之以鼻。

没有千年的王朝,却有千年的世家。

从春秋战国到如今,皇帝换了一个又一个,世家说到底就这么些个,可以说是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皇帝。”

李渊难得一次说这么多,说完忍不住叹了口气。

与此同时,劼力可汗也在看着面前的三棱刺。

突厥人这边,也在讨论着李俊,到底要干嘛?

这个时候的劼力,心里清楚,自己没有办法入主中原了,现在就看能得到好处了。

李俊不知道,因为他这个小翅膀,刚刚到渭水北岸的劼力可汗,大营还没有立完,就有了退兵的打算。

至于他在后世历史书,电视剧里看到的,李二单枪匹马到河对岸,劼力可汗被李二王八之气所慑,下马就拜,然后就退兵了?

李俊觉得这不是闹呢。

这个时候的突厥人,和李唐是君臣关系。

而且还是突厥人是君,李唐是臣。

你跟我说这样的劼力可汗,率二十万大军来到了长安城外,见到了李二下马就拜?

你脑子有病?还是劼力可汗有病。

再说了,李二在不同场合,不止一次的说:渭水之盟(也有作便桥之盟),是他最大的耻辱。

李二之所以这样说,原因只能有一个,劼力可汗率大军前来,让刚刚当上皇帝的李二,低头认怂,并且花钱免灾。

长安城附近的二十二个县,几乎是被突厥人烧杀抢掠一空,然后就是李二以臣属签下盟约,这才合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