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作战布置之经济手段1(2 / 3)

加入书签

了。

而青鸾娘子只是笑呵呵的看着自已的郎君弟弟,并没有什么不满的地方。

“娘亲,儿在西域打下来的地盘上,控制水源,控制物资,控制粮食,控制所有物资的价格,并对宗教信仰进行控制,用户籍制度控制西域异族人,迁移到我们地盘上的流民。

娘亲,儿接下来要进行的金融控制,才是儿的杀手锏。

儿的这个金融控制手段,必须要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为基础,而我们李氏并不缺这个,所以儿有信心,彻底的控制我们打下来的地盘,甚至是没有打下来的草原民族。”

。。。。。。

李俊准备对异族人实行的经济政策很简单,就是学后世清朝时晋商的做法……放贷。

清朝百分之八十的蒙古人都欠晋商的钱,上到王公喇嘛,下到普通牧民,全成了晋商的债奴。

晋商就用一张盖着官印的纸,一套遍布草原的金融吸血网络,加上驴打滚的利息。

晋商三管齐下,硬生生的就把彪悍的蒙古草原,变成了他们的巨型提款机。

晋商通过金融手段,把自由放牧`的草原民族变成他们的打工仔,其实和已经存在了不知道多少年的子钱家的套路,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清朝的晋商进蒙古草原,刚刚开始是随军的皇商。

商人的嗅觉是最灵敏的,这些晋商到了草原上就发现这里什么都缺,尤其是茶叶,布匹,铁器这些生活必需品。

蒙古人离不开茶,他们宁可三日无粮,也不可一日无茶。

而草原上的牛羊牲畜,皮毛等又是中原的硬通货,于是晋商便在蒙古草原上的关键节点,建起了庞大的贸易网络。

比如大胜魁,元盛德,天义德这些巨无霸商号,他们利用清廷赋予的特权,几乎垄断了这条草原丝绸之路。

蒙古人想要买生活必需品,只能找他们;想卖自已的产品,也基本上只能靠他们。

定价权当然也就在晋商的手里,这种绝对的贸易垄断,是金融控制最坚实的基础。

没有选择,就是最大的控制。

当然了,光靠买卖差价挣钱,那格局就小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