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四百五十六章:作战布置之经济手段3(1 / 3)

加入书签

晋商巨头如大盛魁,其财富和影响力令人咂舌。

史料记载:大盛魁极盛时期,对外宣称其资产可以用五十两一锭的银元宝,铺一条从库伦到北京的路。

要知道从库伦到北京,这中间可足足有一千四百多公里的距离。

他们甚至拥有自已的武装力量,能影响蒙古王公的继承和政治决策,俨然是草原上的无冕之王。

李俊回看这段历史,晋商在草原上建立的,绝非是什么互利共赢的商路。而是高度依赖垄断与债务的经济循环。

他们凭借贸易特权,金融网络,高息贷款,将草原上的资源,源源不断的纳入自已的资本体系。

当王公的印票,牧民的借据层层叠加,债务的雪球最终压垮了无数普通家庭,也扭曲了草原上的经济基础。

这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警示:缺乏公平规则的经济活动,即便披着创新的外衣,也终将引发系统性的危机。

商业的繁荣,绝不能以牺牲一方生存根基为代价。

然而我们唯一从历史教训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从来没有从历史教训中吸取教训。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这段话写在课本上,也被老师要求背诵,可是人们还是陷入了消费陷阱,弄了许多的小额贷……

二十一世纪了,多少人因为高利贷而弄得身败名裂,甚至是家破人亡?

多少人从高楼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已年轻的生命?

又有多少人控制不住自已的欲望,陷入了超前的消费主义陷阱,把自已弄得债务缠身,连尊严都没有了?

他们完全就忘了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美德:勤俭持家,量入为出。

。。。。。。

李俊既然知道晋商的手段的缺陷在哪里,制定适合自已统治西域的经济政策就行了。

毕竟钱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个统治西域和草原的工具,他也不可能为了钱而如此的丧心病狂。

钱只是他控制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李俊的声音在中军大帐里回荡,族人们听得胆颤心惊,他们被自已家主的手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