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捷报传京(2)(2 / 4)

整好的土地里洒入草木灰拌的基肥,再将番薯藤插入地里,浇上水就可以了。

朱由崧前世还是有种番薯经验的,吩咐农政司官员,番薯苗刚插下地的前几天,记得每天早晚浇一次水,让番薯藤尽快生根。

据说福建沿海地区,有不少百姓家都有在种植番薯,搞来了不少番薯种。

现在这第一批番薯种植了有1000多亩,在紫金山东面的一个皇庄里,这里将会作为试验田,育种基地,现在不但种植了番薯,还种满了土豆,玉米,辣椒。

朱由崧明白粮食才是重中之重,别看江南好像看起来不缺粮,但是如果要发动大规模战争,粮食是根本不够的。

他抄了盐商后,准备开始从民间收购粮食,用以充作军需。

原本打算收购越多越好,但是只收购了100多万石,市面上的粮价就快速涨起价来。

朱由崧很无奈,赶紧停止了粮食收购,要不然现在正是四五月份,青黄不接时期,陈粮吃完,新粮食未收,庄稼还没有成熟,万一饿死人了,出大乱子就不好了。

从这一点也可看出,江南的存粮可能并不多。

这两三年之内,朱由崧对满清打算采取防守策略。

因为现在以朝廷的军队状态,如果在北方平原和满清野战,那就只有被吊打的份。

防守策略注定是需要大量资源的,防守没有缴获,只有不断消耗。

但是守久必失,必须在二三年之内提升明军的战斗力。

朱由崧现在需要的粮食是越多越好的,粮食不单单是供应军队,还有许多灾民。

据史可法奏疏所说,每天都有大量从西、北方逃难的灾民涌入徐州。

那些灾民个个面黄肌瘦,嗷嗷待哺。

朱由崧一批批的粮食运往徐州,让史可法主要精力用在安抚灾民一事上,军事交给朱大典。

朱由崧调集徐州的物资,史可法安排得井井有条,他不懂打仗,但绝对是一个干实事的读书人。

以史可法的品格,去负责安置那些灾民,远离军事,应该是正确的选择。

那些南逃的灾民是很可怜的,如果朝廷不救济,能活下来的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