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成和神机营。
朝廷国库比脸还干净,根本就拿不出钱,现在一切的开销都是在用内库的钱。
他的内库就剩170万两了,这还有豪格的那120万两赎银在里面。
所以朱由崧抄盐商得来的1200万两银子,其实现在已经用完了。
好在马上就有夏税收入了,等国库有了钱,他就能缓解一点点压力。
明朝的赋税制度,基本上沿袭了唐中叶以后的两税法,分夏、秋两季征收,所以称为“两税法”。
夏季所征的税叫做“夏税”,限当年八月纳完,秋季所征的,称为“秋粮”,限次年二月交清。
朱由崧其实对那点税收也没有指望多少,而且明朝这个税收制度也太坑了。
明朝中后期很多土地都被划入权贵的名下,能征税的土地越来越少,大部分税收全都压在贫民身上。
明初,每亩才收两升到三升左右的税,与元代持平,甚至比宋代还要轻。
但是到了正德年间,每亩已经上升到了七八升。
江南地区的赋税更重,一亩田地的收成,一般平均也就两三石左右,但是,租税就要八九斗,有的租税甚至是一石二三升。
百姓拼死拼活一整年,差不多一半以上的收成,却都要拿去交税。
你以为这就完了吗,还有很多莫名其妙地增加赋税。
明初,一个地方可能只需要上供十几种地方特产。
但到了明中后期,地方上供的特产猛增至上千种,只要朝廷看上或者需要的东西,地方都要无条件上供。
朱由崧觉得现在明朝的这些老百姓也太惨了些。
其他的他也暂时没办法去改变。
但果断废除了这个操蛋的上供制度。
朝廷一个上供制度,
现在没钱能怎么办,必须得搞钱,但是不能从那些穷鬼老百姓身上搞钱。
朝廷收不到税,国库没钱,一个是吏治行政出了问题,还有就是税制也有大问题。
朱由崧有了一个大致上的计划。
现在南明靠江靠海的,就得先从这里面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