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赏功封爵(2 / 4)

加入书签

/p>

“五军营左掖副都督胡茂贞战死砀山,追封为义勇侯,其长子胡应泉袭义勇伯,银二千两,入宫廷侍卫统领。”

“五军营中军副都督郭虎,特封为平阳伯,银两千两,蟒衣一袭、宝马一匹,战甲一副”

“五军营左掖都督李本深,特封为平原伯,银二千两,蟒衣一袭、宝马一匹,战甲一副。”

“五军营左哨都督李成栋,特封为惠安伯,银两千两,蟒衣一袭、宝马一匹,战甲一副。”

“五军营右哨都督杨承祖,特封为靖安伯,银两千两,蟒衣一袭、宝马一匹,战甲一副。”

“三千营骑兵营指挥使陈万年,封平阳伯,升三千营左掖都督,赐银西千两,蟒衣一袭、宝马一匹,战甲一副。”

“三千营步军营指挥使王公略封平川伯,升任三千营右掖都督…………”

三千营守归德四门的主将都封了爵,并正式架构好了三千营将官的框架。

这些人先封了伯爵,有爵位铁券,但不是丹书世券,也就是流爵。

这次封爵的三大御营主将,只有五军营回了应天府,其他人和朱大典还在收复河南。

朱由崧再次打破常规,亲自在武英殿大朝上给这些将领颁发战功赏赐。

按明制,想要获得爵位还是很难的,只有对国家做出巨大贡献,非社稷军功不得封,丹书铁券非特旨不得与。

阎应元归德府守城主将,守城一个多月,不负所望,特意给了丹书铁券。

但是朱由崧今后可能还要封更多的爵位出来。

这新出现的一批武勋暂时不会成为明朝的负担,朱由崧也考虑他们今后对明朝的各种不利因素。

关于这些世袭罔替的勋臣,将来会不会占拥国家太多资源,最后变得腐朽,朱由崧也想到了相应的办法。

那就是将来引导这些勋臣们走出去,不要在国内卷就行了。

为什么古代封建王朝都逃不过三百年一个循环的魔咒。

主要原因是资源分配出了大问题。

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财富聚拢在少数权贵身上,加上和平时期增加大量人口,这不出乱子才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