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农税改革(2 / 4)

活。

地方官吏就是利用名目繁多的役赋来盘剥百姓。

役分很多种,很多还是由地方官府去实施摊派,比如各种物资征用,以及解运粮米等短期差役。

比如均徭,这是一种全年额定的劳役;如驿传,专门维护驿站,为驿站提供服务;还有民壮,就是服军役。

有的地方百姓服役,把帮官老爷抬轿子都算进去了,难怪大明文官爱坐轿子,大明百姓还要服役抬官老爷,简直就是离谱。

如果不愿去干这些活,也可以交钱来代替。

绝大部分人都不会选择服役,而是选择交钱,所以后来役也被分摊进田亩中,作为税收征缴。

以上这些税赋,基本上只是大明稳定时期百姓要承担的税赋。

明朝中后期时,藩王、官员、士绅的数量都增加了数倍,这些人享有优免权,加上天灾人祸,朝廷的开销增大,而大明的税收200多年都不变,那点税已经根本就不够用。

于是除了以上的税收后,还有摊派加征,比如崇祯时期的三饷:边饷、新饷、练饷。

免税特权的人多了数倍,而土地税赋只有那么多,这些税收全压在了普通百姓身上。

而且地方官吏借助摊派,巧立名目,胁迫百姓增派劳役,百姓也不能说什么,官吏正好可以趁机更加肆无忌惮的盘剥百姓。

因为“三饷”大大加重了普通百姓的负担,造成农民起义越剿越多。

崇祯想搞钱,从那些普通百姓伸手,这怎么能行呢。

朱由崧可不会走崇祯的那种套路子,那是找死的行为,他学不来汉武帝对付士绅的那一套,但是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去改革税制。

朱由崧以张居正的一条鞭法的基础上,去完善税制。

等田亩清查出来,就可以着手实施新的农业税赋。

朱由崧准备废除人头税,摊丁入亩是很好的方法。

废除人头税可以解放更多人口出来。

为什么百姓争着把田和自己户口进献结士绅,就是因为种类繁多的摊派太多了。

明朝的人口黄册已经很多年都没更新过了,百姓们都选择瞒报人口,不愿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