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大明商税(2 / 4)

加入书签

展前景,晋升道路也就更加光明。

大明文人的追求目标,就是入阁辅助皇帝参政,参与整个国家的决策,这是最高的荣耀。

而想要成为大明阁臣的前提条件,就必须经过科举登榜,进入翰林院,成为庶吉士。

而其他从吏员、秀才、举人选拨进入官场的,晋升有限,所以被称之为“浊流”。

冒襄不想一生止步于基层官员,所以不愿去台州就任推官,而是加入复社和江南各大文豪交游,想先门阀养望来培养自己的名声,再通过科举从而走向自己的仕途。

邢如意知道陛下十分关注冒襄,阮大铖数次想趁机针对他,就是陛下暗中挡下的。

但陛下又不愿直接提拔冒襄入朝为官,感觉像是在熬鹰一样,似乎要磨去冒襄身上的那股傲娇气。

不然以冒襄的名气,和陛下现在的威望,赐个同进士出身,也没人敢说什么。

想到这里,邢如意摇了摇头,也不再为难董小宛了,岔开话题,

“这次召集各大商帮的会首聚集京师,其实是朝廷的意思。”

“朝廷准备组建商务司,对天下所有商人统一登记造册管理,商人根据产业规模大小,每年需向朝廷缴纳赋税!”

董小宛听到这,刚刚还没从尴尬中缓过神来的脸,再次变了。

“邢夫人,朝廷准备大规模向江南商人收税,此事难度不亚于田亩新政呀,这些来京的商人怕是要急得炸锅了………”

“再难也得办!”邢如意冷笑道,“江南虽是一年两熟的鱼米之乡,但桑田占比十之七八,种粮食的耕地却不足十之二三。”

“这是为什么呢,还不是因为粮田产出和桑田产出不能相比。”

“因为种植桑田,桑有人买,产出的生丝有工坊收购,且种的不是农田,可直接用银钱、生丝或者是棉布充税。”

“江南各地盛产棉布,丝绸等织造,工坊沿河而立,城中百姓近半数都是工坊帮工。”

“这江南一地看似繁华,但最终受惠的却是商家,是地方大族,是官绅,财富都集中在他们少数人的手中,朝廷却无法从中得到相应的税赋,这是不合理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