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谍报信息(1)(3 / 5)

加入书签

把自己暴露了。

锦衣卫被人誉为“武翰林“,其地位之尊崇可见一斑。

锦衣卫不仅能够随时听从皇帝的调遣,执行各种临时性任务,还如同皇帝陛下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一般,洞悉着京城内外的一切隐秘之事。

无论是官场权谋还是市井琐事,都难逃他们敏锐的目光。

更为独特的是,锦衣卫并没有固定的人员编制限制,可以源源不断地吸纳那些亲近皇帝的大臣以及尊贵功勋家族的子弟加入其中,享受国家俸禄。

正因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规模不过数千人的锦衣卫队伍,迅速膨胀至嘉靖年间惊人的十五万之众!

锦衣卫这个庞大的群体可谓鱼龙混杂,其中既有负责处理棘手事务的狠角色,也有擅长丹青妙笔的宫廷画师;既有身份特殊的太监,又有贵族勋戚的子侄;甚至还有来自世界各地前来投靠效力的所谓“鞑官“。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曾经威风凛凛的锦衣卫逐渐失去,大明后期的锦衣卫无法有效地对国内进行反间谍工作,更丧失了对外侦察敌情的能力。

昔日威震天下的精英组织,沦为一群只为皇帝个人服务的家丁团队,实在让人感慨万千。

越到大明后期,锦衣卫这个臃肿无效率的家丁团越来越不受待见,反倒是太监们掌握的厂卫更加精干,所能从事的工作也越来越多。

到了天启时期,魏忠贤都可以把锦衣卫看做“狗”的境地了。

当朱由崧决定让陈明遇重新组建大明锦衣卫之时,就展现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决心与策略。

宁可从喧闹繁杂的市井之中招募那些声名狼藉的黑帮头目,也绝不再轻易启用那些贵勋子弟们。

与此同时,如今的朱由崧对于赐予他人锦衣卫身份一事变得愈发谨慎起来,他深知这个特殊身份所蕴含的权力与责任,因此不再随意将其授予他人。

此时此刻,锦衣卫与军情司这两个关键部门紧密合作、相互协作。他们不仅要共同应对来自大明内部可能存在的威胁,还要积极展开对清廷统治下的北方地区全方位的渗透工作以及反渗透行动。

如此一来,双方势力之间的明争暗斗愈发激烈,局势也越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