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父子争论(2 / 3)
,朱元璋已是咬牙切齿:“咱算是看明白了,流水的王朝,铁打的孔家,这孔家人压根就看不起咱大明,不愿效忠!”
一声声唾骂,响彻武英大殿,朱元璋已怒到极至,饶是最善劝慰的朱标,这时也只好保持沉默。
这事,倒不怪朱元璋心眼太小,实在是他孔家素有前科,的确对大明朝廷不怎么敬重。
要说这孔希学,就不得不先提其父亲,孔克坚。
这孔克坚,可是个不一般的人物。
孔家历来是中原汉家儒学的精神支柱,可偏生他孔克坚,却为了个人荣耀,向那前元朝廷表忠。
前元为了笼络北方士族,对其大加利用,将其提调为国子监祭酒,若单说在前元做官,这倒算不得什么,毕竟时移势变,那会儿是元人当朝。
可当元末民变四起,前元已成败势时,他仍卖力效忠,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那会儿,红巾军起事造反,一路逼近元大都,当时的元人惶恐之极,纷纷建议元帝放弃大都,改迁他地,可偏生孔克坚站了出来,一番慷慨陈词,稳住了局势,令元帝放弃了迁都之念。
也正因此,元人守住大都,保住了他们在中原的最后颜面。
这孔克坚对于前元,可算是至忠至孝了。
再说后来,改朝换代,大明开国后,中原大地已重归汉人手中,按说孔克坚该向明廷效忠,尽他孔家人的本分。
可当朱元璋下旨召见时,孔克坚竟称病不朝,只将其儿子派了过来,这件事,可给朱元璋气得不轻。
朱元璋当时便修书一封,送到山东,在信中是好一般威胁,终于将那孔克坚给逼了过来。
在这事件中,被孔克坚派到应天的儿子,便是孔希学。
此际孔希学进京,朱元璋自然而然联想其前尘往事,他如何能不动怒?
“哼,咱看他分明是要替官员士子们出头,说不得,还得当堂争辩,论论咱的错处呢!”
朱元璋的叫骂声,犹在继续,他仍坚持认为,孔希学要借那“带枷理政”一事,做做文章。
“父皇怕是误会了,衍圣公一心向学,怎会……怎会理世俗政事?”朱标仍在争辩,可说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