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玉,凉国公大名。
立朝之后,除开国国公外。
他是年轻一辈中的第一个国公。
这无上的荣耀,极大的象征,方方面面似乎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仿佛在宣扬着,蓝玉这年轻一辈中领军人物的地位。
大明淮西勋贵,天下年轻武将的模范。
大街小巷,凉国公之名登上了大明日报,文人士子看着军报上对于蓝玉功勋的描述,颔首点头,面露赞同认可之意。
“这位凉国公一举荡平草原,使得草原纳入大明版图,此等功勋倒也的确能担得一国公之名。”
“自古以来,草原匈奴、鞑靼、瓦剌、胡人各个部落一向都是中原的心腹大患,可如今,这位凉国公,凭借实学之名,将其全然拿下。”
“至此匈奴也罢,瓦剌也好,还有那鞑靼、胡人各处部落,尽皆成为大明臣民。”
“倒也难怪,陛下还有朝中大臣会开了此等先河,这完全配得上。”
文人们竞相赞同,可谓是对武将的最高认可。
文人们齐齐赞叹。
可在武将这一边,一个个却是争吵不休。
属于太子党、淮西勋贵之内的这一派,个个对于蓝玉此事,推杯换盏,弹冠相庆。
他们的实力再次壮大了许多。
可对于平日同蓝玉有着竞争的定远侯王弼、江夏侯周德兴二人。
此事可就未必有多好了。
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蓝玉此前同他们一般,虽有所超出,但终究也是侯爵之身罢了,可如今却是一日千里成了这凉国公。
单单凭借爵位,却是能够毫无疑问地压他们所有人一头。
这便未必是件好事了。
大明军校内。
已然回归到此的定远侯王弼挑了挑浓眉,看向一旁的江夏侯周德兴,捏了捏拳,轻声一笑道:“还真是被他蓝玉给抓住了机会,也不承想,竟成了这凉国公的美名,恐怕就连那一众老国公也都是说不了话的。”
江夏侯周德兴此刻心里亦是五味杂陈。
哪怕他平日对蓝玉骁勇善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