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独梦阑珊第十一篇(2 / 4)
点儿什么。我小的时候在这里当过兵,海军那个时候就觉得这里还不错!还有一个战友也是我那里的河北老乡。他是保定府清苑县的。一听这话说的也就很有历史感,还保定府的还河间府的。那人一听就乐了:嘛这府那府的,现在都是市了!从他的嘴里说出来的“嘛”跟天津这边说的“嘛”还是不一样的。天津那边的咬字儿还挺重,而在沧州地区青县沧县一带说的“嘛”似乎就有些比较随意。
那边我自己一个人也是曾经在那里待过一个阶段,接触的有些河北老乡。他们有来自东光的黄骅的,说话跟天津这边还是有些不一样!这位沧州市的一部分黄骅市这几年发展的还不错,那些年自己还曾经从那里走过路过几趟。
跟在省级高新区这边小书店里的老板说了大半天的话,这位河北老乡很是健谈。问他自己多少年没回去了,他说没有事儿自己一般的是不回去的。自己早就在这里住习惯了,就像是自己的家一样。再说我媳妇儿的娘家就在这里的跟前夏戈庄的。“南郊乡夏戈庄的?”“嗯,你那里有亲戚?”“没有。”
他这里的图书也是论斤称,十三块钱一斤。杂志有三块的还有五块的一本,“你这里有大学教材吗?”“这个还没有,看看不行你就去那边看看有没有?”过去了一趟那边也没有,现在正在这里的自己一边翻阅着新买回来了的新书,一边想象着自己到了那个时候卖书的时候的情景会不会也是这样?
这是一条途径却并不是那么通畅,可是不走又不行。怎么也得干点什么吧?还能老是这样的无所事事儿?这样想着也就有些睡不着觉了,越想越烦越想也就越觉得有些顾不过来于是也就一样紧挨着一样越想越多……等着自己一个人迷迷糊糊不知道在这里的什么时候睡着了还是觉得睡醒了过来的此时此刻这才意识到的。接下来了的日子里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看这天时候还早!自己一个人也就想着怎么也得再睡一会儿。
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就像是那沙袋子就是这样侥幸偶尔躲避着过去还会反弹回来的!就像是有人正在那里讲的那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那里给小和尚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那里给小和尚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那里给小和尚讲故事……
昨天满怀期待地去了一趟城里,今天又兴致勃勃地去了一趟。北京中路那边的车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来来往往,显得有些冷清。说是在城区市政路段,还不如又像是一条又一条的公路那么随意。要不是还有红绿灯交通指挥系统的管理,有人互相飙车都很有可能!这样的还是人少,除了过来办事儿的很少有人光顾。在人们早就已经习惯了的一进城还得是去往距离自己比较近便的地方购物游玩。南部新区,正处于发展的中坚关键阶段,新的市(县)级政府驻地的设立,是为了在成长中先走一步。随着新的城区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提升也能相应改善和缓解压力与传统城区融为一体。
相比北边传统城区的繁华,这里还稍显逊色。人气的差距也说明了这一情况。毕竟,北边城区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夯实了人们对它的印象。而新近开发的区域,无论如何也难以与之相比。资历和历史说明了一切问题,南部新区因其地理位置的优越和先见之明而得名。传统和新锐,后者的发展相对于传统总是小心谨慎稳健总是更有高效更有力度。传承与创新更能积极融入新的时代。
从更广阔的影响范围来看,这里需要一个更响亮的名号:中和新区。目前,人们正在想方设法地接受这个建设中的“新区”。几乎每一个角落,大大小小的地方都在积极上马类似的项目。于是,“中和新区”应运而生,它建立在原来省级高新区的基础上和东部经济开发区遥相呼应,共同承载着人们的期望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