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小小倭国特别热闹(3 / 4)
/p>
“我大秦自不可同大明争锋,但却是能够同其他的叔叔伯伯比肩。”
“四叔的大燕,还有十三叔的印加神国,以及之后其他叔伯所兴建的国度,又要被我们大秦狠狠甩到身后了。得了先生的子嗣,哪怕并非嫡系而是旁系,哪怕并非主脉而是旁支,于我大秦而言却是立了一份大功。”
“待到来日父皇归来,定是会嘉奖郑大人的。”
作为一个合格的臣子,功劳一事不可独享,更不可贪功。
所以此刻,左相郑九成这庙堂之上的老狐狸听后,赶忙往后退了一步,一脸谦逊地弯身行礼:“一切皆为太子殿下监国之功,监国期间,先生愿留步,更是我秦国上下对太子殿下的一片殷切期盼,此乃我秦国上下之福。”
“今时今日,先生愿留子嗣于我秦国之内落地生根、枝繁叶茂,待到来日成为我秦国中流砥柱,亦不远也。”
“太子殿下才位居首功,同老臣却是瓜葛不大。”
“哈哈哈哈。”
见郑九成这般识相,朱尚炳颔首点头微笑。
如今的朱尚炳年岁还小,不过加冠之年,放在大明刚算成年,但在人君气度这一方面已有不错进展。
“那便开始行动。”
朱尚炳做出决断,让郑九成下去做事。
陆羽之前虽未对他这个当朝左相明言,但郑九成已然领会。
哪怕日后陆羽这位实学圣贤翻脸不认人,说他未曾应允,大不了他郑九成将这黑锅背了。
待到事情瓜熟蒂落、生米煮成了熟饭,陆羽在洛阳新都的那些妾室。
尤其是未曾出身世家大族的妾室,还有其膝下的陆家孩儿到了秦国之内。
他郑九成担这骂名又如何?
牺牲一人,富强秦国,于他郑九成而言,在大明境内或许臭名昭著,但在大秦境内却是定将名留青史,为大秦的上上功臣。
自即日起。
堂堂的秦国左相郑九成便消失在了王庭之内,由他亲自带队前往大明行事。
郑九成出身江西郑家。
秦国同大明福建之间不远,在大秦水师还有熟练度拉满的老工匠、航海师亲自驾驶下,不到一月,郑九成便登上了大明的海岸。
大型船只来往频繁,所以并未引起海关之处福建、两广一带官员的重视,但一个个锦衣卫却是有意无意将这一封封奏报全都上传。
郑九成此行主打的便是光明正大,并非要行鬼祟之举,而是要将陆羽在洛阳新都之内的旁系亲属带回大秦。
当下也只有走这么一条路子了,否则区区大秦如何同大明争锋?
更何况还是在大明的国都做这般事,若说异想天开,锦衣卫还是有能力察觉的。
郑九成前脚刚跨入洛阳新都。
不久后,关于他前来洛阳新都的目的便被呈到了武英殿。
数位大学士阅览过后,面目复杂,想要开口却又不知该从何说起。
只因这般行径看上去好似有几分叛国之意。
可若真落到实处。
武英殿大学士、东阁大学士,还有其他数位大学士,如黄子澄、练子宁等人,包括他们身后的家族,皆都采用过类似法子。
作为世家投资之道,这早已广为流传、深记于心,鸡蛋自然不可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即便当下大明天朝上邦、万国来贺,可那又如何?
天下又岂有盛世不衰的国度?
而且最重要的是,将旁系支脉迁移,有主家支持,对于分支而言也都是一举两得之事。
作为汉人,血脉本就是打从心眼里面铭记的,舍小利而得大利,此等事宜在大明境内的中原之处,各处世家大族早已开始行动。
虽然并非像江西郑家、郑九成这般迁徙全族,但迁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