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陆羽:我还没上车,等等!!!(3 / 4)

加入书签

p> 朱元璋沉默良久,又说道,“即便有陆羽那小子献策有功,加上太医院那边的膳食改制,让咱身子骨比往年强健了些,但人终是会老的,帝王天子也是人。

标儿,等到有朝一日你坐上我这个位子,当了皇上,陆羽便不再只是你心目中的先生,也不再是你的挚友恩师,他只是你的臣子,对他,可用可压。”

朱元璋说出这些呕心沥血之言,这是他作为帝王多年来发自内心的经验之谈,此刻,虽还未到寿终正寝之时,但他觉得有必要将这些理念悉数传给朱标。

“父皇,儿臣不敢苟同。”

朱标来到朱元璋身旁,为陆羽辩解道,“先生应当不是那样的人,先生若有权欲之心,恐怕入朝之后早已勾结朋党,而且之前在工部立下诸多功劳,先生却至今只是一个小小的洛阳督造,国子学祭酒之名,先生也未曾再获,父皇,您多心了。”

朱标眼神坚定,见父皇没有回应,他又继续说道,“这世间不乏有才之人,入了朝堂,便被权力迷了眼,但先生定然不会如此。”

朱标一字一顿,言辞恳切。

朱元璋听后,闭上双目,脑海中浮现出之前与陆羽相处的点点滴滴,那些画面如走马观花般一一闪过。

许久之后,朱元璋豁然睁开双目,缓缓说道:“但愿如此。”

朱元璋出身农户之子,后来遭逢乱世。

先是在皇觉寺当了和尚,为了生计四处化缘,又投身义军,经历无数艰难险阻,这期间人心叵测,绿林好汉般的兄弟也曾对他刀剑相向,遭遇过不知多少次的背叛,历经九死一生,才逐渐看清身边之人。

谁对他是真心相待,谁又是只能同患难,不可共富贵。

人心难测。

朱元璋对此深有体会。

或许陆羽本就与众不同,又或许真的可以再让朱标赌一把。

……

离了皇宫,毛骧快马加鞭,日夜兼程。

每到一处驿站,吃完饭便睡,睡醒后换一批快马继续赶路。

约莫半个月后。

终于来到衢州,这里是南孔一脉的聚居之地。

此前前往应天府的南孔一脉家主孔希生,随着时间推移,早已回到福建家族宗室之地,他不可能一直跟在朱元璋身边,做那些挑拨离间之事。

随着北孔一脉归降,低下了往日高傲的头颅,南孔一脉的复兴之路变得越发渺茫。

时至今日,国子学孔孟圣贤学问与实学相提并论,经大明日报宣扬后,此事人尽皆知,百姓或许所知有限,但天下文人无一不晓。

这对南孔一脉而言,众人心中仿佛压了一座沉重的大山,往日复兴的机会更是几近于无。

“可恨那孔希学这老贼,往日的半点血性全然不存,还以为他要与朱天子拼个你死我活,我南孔一脉正可趁此机会,夺回正统之位,可现在看来。”

“唉……”

千言万语到嘴边,也只能化作这长长的一声叹息。

孔希生心中后悔不已,当初将家族中的爵位让给了北孔一脉,致使南孔一脉正统旁落,如今更是被天下文人忽视至此,但当时身处那般险境,孔家实在没有别的选择,也没有其他路可走。

“终是委屈了你,立坊。”

宗族祠堂前,族会前不久刚举办完。

这几日,孔希生心怀惆怅,忍不住多了几句愤慨之言。

往日他早已心如死灰,没有希望便不会有失望。

孔希生浑浊的目光看向面前南孔一脉,在衢州所出的名士孔立坊,在这衢州一带,孔立坊为人端庄,学富五车,其名士风范也为不少地方官员所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