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商贾误国,要钱还是要权(4 / 6)

加入书签

伤己。”

“寻常百姓家,在如今我大明天上,一年的用度也就堪堪十两银子,而在这晋商、徽商之中,任何一位商人经手的生意,每年的流水至少都有近百万两银子,稍大些的便是千万两的生意。

在这其中,上下一过手,便是通天的巨利了……”

“倒也难怪这些官员会和商贾合作,商会章程繁复得很,程序多变,哪怕是这数十万担的存粮,经了他们的手,在中原之处或许会被人察觉,可放在海外,恐怕便是锦衣卫也难以搜寻了。”

“没错,再加上火车、轮船之便利,区区几日功夫便可化整为零,随后鱼跃大海,便再无影无踪,再也查不出半点儿下落了。”

“先生如此重罚是正确的。”

多数的文人通晓实学,自然明白这其中的经济账。

由于大明天盛一朝的文人社会地位较高,再加上数量稀少,所以文人中很大比例的人都会通晓国事,为日后当官做准备,并非像后世那般。

大多数人虽已开蒙,甚至通晓诗文,可由于数量太多,终身与仕途无缘,自然没有这方面的趋势和靠拢。

即便是入了体制,若能真正称得上治理一方,起码也得是不错级别的官员,才能手中有些小权,真正管理一些事情。

而在这大明朝,文人数量稀少,打下的疆土却极大,所以几乎但凡能在实学一道稍稍有些造诣、能堪当大任的,几乎十拿九稳都能去当官。

再加上参与实学生意,还有如今大明朝银钱充裕后所拔高的俸禄,自然会让这些文人对治理、对实学、对国策颇有研究。

浓缩的才是精华,利益所到之处,才能激发人心中真正的动力源泉。

旁边不少孩童也在竖着耳朵听着。

他们附近则是那些眼中含着期望的大人。

这些大人没有跟上实学时代的降临,自然而然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便是如此,耳濡目染、悉心熏陶也是他们的心头期盼。

也就在这样的期盼中,徽商一众人员堪堪来到了陆羽面前,足有数十人。

陆羽见了一面,便将他们打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