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李白要入赘(2 / 2)
总是寸步难行。】
【直到写完最后一句,高适忍不住高声叫好!】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正是如此啊太白兄,你真乃我知已!”高适再次读了一遍这首《行路难》,越发喜欢,就好像是量身为自已定做的一样,自已的心情和期望,写的真切又豪迈。】
【王维站了起来,连喝几杯酒,拍手称赞,几欲起舞。】
【李白丢了毛笔,仰天长笑,大笑之声,渐渐变成了大哭声。片刻后李白收了情绪,淡淡道:“达夫兄,我有一事,想征求你的意见。”】
【高适情怀正激烈,开怀大笑,大声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太白兄有此等胸襟抱负,豪迈性情,还有自已拿不定主意的事吗?太白兄尽管将来!”】
【李白声音不高,却很郑重:“我欲入赘宗家。”】
【高适大笑声嘎然而止,似乎觉得自已听错了:“太白兄你说什么?”】
【李白笑了笑:“我要成亲了,和宗家嫡女,入赘。”】
【高适觉得自已酒突然醒了,不可置信道:“太白兄,你大好男儿,才华横溢,为何要入赘?莫不是跟我开玩笑吧?”】
【李白对高适的反应早有预料,只是道:“是湖北安陆许家,许元国想必你一定知道,高宗时宰辅十三年,我要娶的便是许宰相的孙女。”】
【高适听完,半晌无语。他明白李白的意思,也明白了李白的打算。贱籍子弟,或者寒门子弟,这种情况的其实也有,但总归是难听。】
【大唐社会,虽说有了科举制度,但几乎形同虚设。对于平头老百姓而言,吃饭都吃不饱,哪有时间去读书啊?有大量时间读书的,还是那些门阀世家的人。偶尔有商人或者小地主能供得起自家子弟读书的,先不说学问如何,单说他每一科招的人数,就没有他们的份。科举三年一次,每次只招二十八人,全国二十八人。】
【所以大唐的当官门路,还是靠举荐,还是靠门阀世家和当朝高官私自提拔。】
【李白没法参加科考,这么长时间又没人愿意举荐,同时还得罪了高力士和杨国忠这两个权倾朝野的大人物,他现在想要出仕,只能投靠某个门阀世家。】
【安陆许家,就是他的选择。】
【而许家,自然也需要李白这样一个名满天下,才华横溢的赘婿。】
【王维其实早就知道李白的这个打算,所以此时只是静静地听着,一言不发。】
【高适张了张嘴,欲言又止,最终只是举起酒壶闷声喝了几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