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改元靖康(2 / 2)

加入书签

上。但是很多国家大事,还是由朝臣决定的,皇帝也不一定完全能按照自已的心意来。除了一些比较强势又厉害的皇帝,和一些昏聩偏激的皇帝。】

【强势英明的皇帝,大家都信服。而昏聩偏激的,谁不同意就罢免谁。】

【说到这里,苏辙也不好继续再说,毕竟这也只是他的猜测。】

【又过了半年。】

【林婉又为苏家生下了一个女孩,去年初,已经生下了一个男孩。】

【苏辙的妻子也早有两个儿子。】

【孩子满月之后,苏辙再次找到了苏轼,表明自已的心迹。】

【苏辙脸色沉重:“子瞻,这次你必须辞官,带着母亲她们回乡去?”】

【苏轼惊讶道:“为何?”】

【自从上次谈话之后,大哥就再没有向自已提及这件事了,这时候才过半年,为什么又突然要强烈要求自已回乡?】

【苏辙道:“议和之时签订了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皇帝并未完全交割。”】

【苏轼疑惑道:“这有什么,三镇交割,这事繁琐复杂,半年时间未曾交割清楚,也属正常。”】

【苏辙道:“皇帝的意思,是要反悔了。”】

【苏轼第一感觉就是不信,虽说他对这个割地求和的事,也倍感屈辱,但既然已经签订了议和条约,哪有说反悔就反悔的啊?】

【再说了,金国刚灭了辽国,现在兵锋正盛,宋朝的战备状况,还没做出什么效果。这个时候反悔,不是拿自已脑袋去撞对方大砍刀吗?苏轼觉得陛下不可能这么蠢!】

【苏辙这次态度坚决,沉声道:“子瞻,小弟,这次你必须听我的!”】

【见大哥如此决绝,苏轼想了片刻,也觉得母亲妻子都留在这里,确实危险,便道:“先让母亲带着大嫂和婉儿回乡,让孩子们也都跟着回去,我要留下。”】

【苏辙还要再劝,苏轼坚定道:“我既然食宋禄,当为宋臣,忠君报国,义不容辞,怎可临阵脱逃!”】

【此话一出,苏辙也不能再说什么了。】

【苏辙虽然精通政治,是个合格又高明的政治家,但忠君爱国的思想,他也是从小听到大的,更是他的人生信念。】

【沉默了半响,苏辙又开口道:“既然如此,你且去陕西练兵,以备不时之需!”】

【苏轼欣然同意。】

【苏辙又道:“若是时局有变,到时候朝臣会极力推荐康王外出募兵,那时你去投康王,合兵一处,再来勤王救驾!”】

【苏轼越发迷糊,大哥这都说的什么啊?】

【康王外出募兵又是什么意思?】

【苏轼直接问道:“大哥,你就给我透个底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