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梦李白,建草堂(2 / 2)

加入书签

抵达成都。】

【冬季跋涉蜀道,全家老小徒步翻越秦岭余脉,其中艰辛,可想而知。杜甫途中写下《木皮岭》《白沙渡》等纪行诗,记录“危途中萦盘,仰望垂线缕”的木皮岭的险峻。】

【初到成都时。杜甫一家无处可居,全家暂住城西浣花溪畔的草堂寺,靠友人接济度日。】

【高适念旧时友情,资助不少银钱。杜甫写诗《酬高使君相赠》纪念感谢。】

【不久后,杜甫与当时已是剑南节度使兼任成都尹的严武相遇。】

【在严武的资助下,杜甫终于在浣花溪畔,搭建了一座草堂。草堂为茅草屋顶、竹木结构的简易民居,杜甫亲自参与劳作,并写诗《营屋》以记之。】

【杜甫和妻子杨氏都是世家子弟,并无耕种经验,严武便遣营妓教杨氏种蜀葵。】

【终于,杜甫一家过上了简单但也丰足的生活。】

【漂泊逃难的日子,终于过去了。】

【这一年,已是乾元三年,也是上元元年。】

【杜甫又得表弟,高适等人资助,笔墨不缺,纸砚丰足,便开始把之前所作的诗作,重新整理记录下来。】

【最需要的记录的,便是在乾元元年写下的《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这六篇。】

【《石壕吏》】

【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新婚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