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茅屋为秋风所破(3 / 3)
p> "一个邻家孩童突然指着对岸喊道。】
【杜甫眯起昏花的眼睛望去,只见五六个半大孩子正嘻嘻哈哈地抱着茅草往村里跑。】
【
"别追了。
"杜甫拉住想要涉水过去的宗武。孩子还小,暴雨降至,河水变得湍急汹涌。】
【杨氏站在一旁,嘴唇颤抖着,却什么也没说。这些年颠沛流离,她早已习惯了忍耐。只是眼角的皱纹似乎更深了几分,在暮色中显得格外苍老。】
【风越来越大,豆大的雨点开始砸落。】
【一家人匆匆将抢救回来的少量茅草堆在屋檐下,躲进了屋内。】
【草堂内并不比外面好多少。屋顶被掀开几处大洞,雨水如注般倾泻而下。】
【杨氏手忙脚乱地挪开床榻上的书卷,可那些珍贵的诗稿边缘已经洇湿。】
【宗武和妹妹忙着用木盆接水,但漏雨的地方太多,根本接不过来。】
【风雨肆虐了整整一夜。】
【杜甫一家挤在唯一一处不漏雨的角落,听着屋顶茅草被不断撕扯的声音。】
【宗武和妹妹依偎在一起,已经疲惫地睡去。】
【杜甫却无法入眠。他望着从破洞中偶尔露出的星光,思绪万千。】
【这些年战乱频仍,百姓流离失所,自已虽然得严武相助建了这草堂,却依然难逃困顿。而天下又有多少读书人,连这样一处遮风挡雨的茅屋都没有?】
【
"安得广厦千万间——
"他在心中默念着这句尚未成形的诗句,眼前浮现出无数像自已一样的寒士,在风雨中瑟瑟发抖的模样。】
【黎明时分,风雨终于渐歇。】
【杜甫轻手轻脚地起身,摸到书案前。借着微弱的晨光,他研墨提笔,将这一夜的所思所感倾注于纸上。】
【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
【写着写着,他的手不再颤抖,眼神也愈发坚定。】
【当最后一句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落笔时,朝阳的第一缕光芒正好穿过破损的屋顶,照在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
【草堂外,浣花溪的水位涨了不少,浑浊的溪水裹挟着断枝残叶奔流而去。】
【但溪畔的野菊却挺过了风雨,在晨光中绽放出灿烂的金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