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2 / 4)

加入书签

怨恨。】

【同时,他敏锐地察觉到宋朝统一天下的大势已定,于是决心北投。】

【但他一个落魄书生,赵匡胤又如何器重他呢?】

【他想纳一份惊天投名状。】

【樊若水深知,大宋灭亡南唐的最大障碍就是长江天险。】

【南唐拥有强大的水军,而北方宋军不善水战。如何让大军渡过长江,是取胜的关键。】

【为此,他进行了一项极其秘密且艰巨的间谍任务。】

【他在南唐军事要地采石矶一带,假扮成渔夫,每日乘着小船在江面上钓鱼。】

【他并非真在钓鱼,而是在进行水文和地理勘测。他用丝绳的一端系在江南岸,然后驾船驶向北岸,以此反复测量长江的宽度、水深和流速。】

【樊若水将这些极其宝贵的军事数据详细地记录下来,并绘制了精确的水文地图。】

【在收集完所有必要数据后,樊若水于北宋开宝三年成功逃到汴京,觐见赵匡胤。】

【他向赵匡胤献上了自已耗时多年测量的长江数据图,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战略方案——在采石矶江面建造一座浮桥,使北方步骑兵得以直接跨过长江天险。】

【赵匡胤初闻此计,惊叹道:“此计甚善,然江阔水深,古未有浮桥而济者,真可行乎?”】

【樊若水则以详实的数据和对水文的了如指掌,说服了赵匡胤。】

【赵匡胤大喜过望,立即采纳其计,并给予他重赏。随后,赵匡胤根据樊若水提供的图纸和数据,任命他在荆湖秘密督造数千艘巨型战舰和竹筏,这些正是日后搭建浮桥的组件。】

【现在,一切准备就绪。】

【开宝七年,赵匡胤整军待发。】

【而李煜,惊惧之下,还抱有一丝幻想。】

【为拖延时间,最好能避免战争,李煜派出了以博学善辩而闻名天下的老臣徐铉作为使者。期待能说服赵匡胤,证明南唐一直恭顺臣服,没有罪过,不应被讨伐。】

【汴京皇宫,文德殿内。】

【南唐使臣徐铉宽大的朝服已被冷汗浸透,但他腰杆挺得笔直,如同江南风雨中一杆宁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